親愛小弟......


……20
世紀的樹種在21世紀的土壤里……童年成長的土壤里,街道是昏暗燈光、水多是從井水提取、祖母爐灶生活、普遍仍可看到孩童手、腳髒兮潰爛處處、跳蚤在髮絲間、處處不衛生、暴力、粗口連篇……



21
世紀的今天,我們的家鄉才進步至如19世紀後半半葉斯蒂格筆下的維也納:普遍的繁華變得愈來愈明顯,愈來愈迅速,愈來愈豐富多彩,照亮夜晚街道的,已不是昏暗燈光,而是耀眼的電燈。從主要街道到市郊沿街店鋪都散髮出迷人的新的光彩……水已經不需要從水井或是從水溝里去提取,爐灶生活也不再那麼費勁,人們開始講究衛生,已不再滿目骯髒……人們都變得愈來愈漂亮,愈來愈強壯,愈來愈注重健康。



如果維也納是我們童年的土壤,那我也不會是現在的我。當我在越南與臺灣人相處,甚至走在臺灣街上,看見台灣的年輕人抬頭挺胸、昂首闊步,視乎輕輕鬆鬆面對每天升起的太陽,聽著他們對情感的開放敘述,這是被西化的思想進步嗎?對照自己的心靈沉重,執著、過度缺乏自信,我覺得不可思議。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如同龍應臺筆下形容的臺灣新生代:一個沒有歷史包袱的年輕人,她不曾見過……”。而我,即便哥說不要想太多,但其實葬在心靈深處的沉重與壓抑,也不是沒有一個來處……



我們恰好成長在一個紛爭中的大家庭里,在那個紛爭的時代里,我始終無法理解夾在祖父與父親性格中的善與暴……直到讀完了大伯母短篇小說集《無根的雲》,我把歷史碎片拼湊起來……那里藏著一個你我如今都無法體會到的傳統姓氏血緣觀念,與外來觀念的思想像狂風暴雨一般衝激而來的結果。大伯父是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他決定與大伯母簽訂終身的時候,是依據科學檢驗。而祖父在移民第二代的大時代里,同祖籍姓氏相接連是攸關倫理道德。祖父當下面對引以為傲的長子,作出(祖父那代人)意識里是有違倫理的決定時,無所適從……我想那是祖父性情大變的原因之一吧!?大環境投下異樣的眼光、人言壓力……而這樣的一個顛簸環境成長的父親與伯叔姑們,原本應該遺傳曾祖那股追求理想的出路,卻轉角處陷於惶恐、彷徨、壓抑無助、悲觀情緒,希望與失望中的那一代人。



層層的教育、開明思想就像是一層又一層很薄陶瓷,一不小心在被負面的情緒衝破,就這樣嘩拉嘩啦掉在地上,粉碎了”……我們這一代人重頭再來,掘泥開始,延續上一代人的希望與失望中,尋找自己前進的方向......



21
世紀的我們,不是因為知道得太少,而是因為知道了太多,資訊爆炸,面對全球逐步走向西化主流太深,思辨人力逐顯薄弱,處在猶豫、思索、懷疑的大時代里。這就是我對我這個時代的情緒,像梁啟超時代的中國人那種惶惶不安的,風雨欲來的壓抑及緊張。



而我羡慕你,有著19世紀的歐洲人樂觀、自負,表像有著自由派的理想主義……無論自己是否正沿著一條萬無一失的平坦大道,要讓自己生活得更美好,始終要理性讀讀自己,瞭解自己在傳統與西化思潮衝激中,如何讓自己扛起生命的負擔。



親愛的小弟,我們都愛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