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記述者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們總是以英語對話交流…可今午,一封以馬來語書寫的郵件出現眼前;羅斯他這位美國人,以他所謂的印尼語寫出他的幽默…

羅斯他長期居住印尼,因升遷而轉移戰地到越南,成為了我們的合作夥伴。

是的,在異鄉看到/聽到馬來語,總有種說不出的溫情與親切感… 後來,我也以馬來語回復他的幽默…才開始切入公事。

在這片土地,曾在大馬工作的越南人,他能說一口流利的馬來語。

在這片土地,印尼人說著他的印尼語,我說著我的馬來語,這是我們的交流方式。

在這片土地,我你他--大馬華人,大馬印度人,可我們總在某瞬間,不說華語不說英語,偏愛說馬來語。

站在自己國土,馬來語它是國語,是族群間溝通的語言之一; 是我們從小學開始,必修的語言。

站在這片土地,馬來語它不是必懂的語言,可它卻帶來了情感上的聯繫……

------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書在桌上 屁股在板座上
唖黑的相思木桌面  鋸痕為設計主軸
屁股底下硬木 凹槽
麻痺了雙腿
雖不柔軟 確是設計師的創作
 
從平面圖演變立體
木頭被切、被砂、被鑽、被膠、被組
耐若螺桿、平華司、螺絲、連接木、內六角扳手……
相互借力連串形體
 
 
後!漆霧瀰漫空氣中
濃淡遠近、深淺
底漆、封底、格勒斯、乾刷、面漆
唏…唏…一道接一道
紛飛出咖啡色澤
藝化了桌、椅、櫃、床各類家具
從木工到澤色
皆非機械全自動化
 
當燈光照射在斗笠底下
喚醒了顆顆汗珠
妳衣袖拭了汗
再把傾斜的斗笠微微調正
這樣站在盤線與櫃子之間
令人想起:烈日下田園插秧的婦女
滴下的汗水  融入土地
人們歌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妳,輕輕點頭回過身
繼續藝化櫃子
於是,一天中妳成為插圖中最美麗的風景
 
  • …寫在平陽…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抒西貢
 
 
妳又聽到交匯的語
英語…華語…越語…日語…
一聲長…一聲短…高音…低音
交織在中原咖啡(TRUNG NGUYEN)空曠間
杯子與碟子輕碰
野鼬咖啡…中原咖啡..麝香咖啡…滴滴壺
更像是墨液
書寫著多元交流
伴隨著西洋緩緩樂曲
 
不孤立的,自外於玻璃墻與樹蔭下,
寶馬、豐田、巴士與摩多車、腳車....互打交道
是鳴笛嗶嗶聲叭叭聲
﹋o﹋聲長聲短
 
碧麗堂皇星級酒店外
挑擔子帶著斗笠的婦女
背影框在墻面;
 
奧黛裙身     頭頂著藤織帽
西裝牛仔褲    頭戴著斗笠
囉喏式的混合塔配(^^)
 
人群中不失紗麗、峇迪穿著…
景觀中不失清真祈禱室、寺廟、天主教堂…
西貢街上一覽各宗教信仰
 
不管是在我們的國土、獅城、日惹、西貢…
世界總是從窗縫風一樣,縮小擠進我們的小天地
麥道筆下的"地球村"漸進漸形
繼續考驗著我們的文化智力與多元包容力…
 
#喝著咖啡消費環境  ╮(╯▽╰)╭
 
給 Pey Wen Liaw

文章標籤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越海有著我熟悉の風情......

November · 
 
我遠來為的是吃一頓豐富海鮮餐,
渡船在海灣的藍天下朝我方向駛來,
載我們渡海到另一岸頭;

我遠來為的是這海灣邊的潮汐灘地,
浪潮小沉積沙泥,讓紅樹林著床綠著它的綠
周邊有著鋅板屋、亞達屋、離地數尺高的高腳屋 作伴;

我看水波揉過枕在海面的舢板船、漁船、捕魚撐桿、漁網……
靜靜地描畫著靜態
只有滿載漁網的舢板尾座,一漁民持著木漿奮力一劃,
與我的渡船插身而過;

渡船最後停泊在浮動碼頭餐廳Bè Hào Hải Lưu
營業者現捕現煮著 海產...
上菜啦! 我們在板地享用著白鯧魚、花蟹、蝦、海瓜子、海蘆清湯......

偶來一陣風,屋頂上亞達葉隨風搖曳,
保麗龍製成的浮動枰脫離了板橋,
流雲化為烏雲一團;

后轉晴,
艷陽繼灑在海面,波光粼粼
倒影著紅樹林、亞達屋、亞達葉、舢板船、木板橋___那麼の熟悉不過

也許這就是東南亞風情。
19930_10153235330273404_5079623851954161714_n
10557272_10153235330063404_5944262422583662059_n     
11037254_10153235330018404_6762122065770989636_n  
11260689_10153235302443404_603946498859379006_n  
12063430_10153235303693404_4161729561745878080_n  
12065537_10153235329778404_1321807811065119775_n
12111966_10153235302943404_3979873794732014219_n
12112401_10153235329648404_5719120081518914967_n
12115645_10153235303028404_8922585521741056863_n
12189158_10153235329973404_4846514284210145907_n
12189642_10153235302563404_8018739025263322978_n
12189769_10153235330338404_2124997314856825978_n
12189802_10153235302898404_969574767237336651_n
12191987_10153235330198404_8005044159313511631_n
 
12193346_10153235303563404_2782123138981498422_n
12193357_10153235330358404_3612442256650684093_n
12193514_10153235330083404_8540870625875248745_n
12193525_10153235329743404_835820701736626274_n
12193552_10153235330513404_805816361751075835_n
12195960_10153235330473404_6735490539614258883_n        
 
 

文章標籤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邦の513

 

743街工廠幾近全面復工

遭遇暴動形成廢墟的廠房、坍塌的屋頂、如同廢鐵的貨櫃

一年來被多少豆大雨滴敲打、撲撲簌簌洗淋

卻没洗去散佈在牆面被燒、被燻的印記

 

它烙印著:

暴民集體搶砸縱火

圍觀者隨即起哄   舞著暴力行徑

可悲那婦人也帶著孩童打搶 

兵荒馬亂中   異鄉人漏夜奔離

相隔50米煙火未熄  有人橫屍廠內 

對街人仍如常喝著咖啡悠閒哉

幕幕情景

讓人心寒著擺在眼前赤裸裸事不關已的態度

這是2014年5月13日 越南排華情景

 

2015年5月13日

前後  左右

廠房機器聲響著寂靜的夜

轟鳴擠擠反反復復

我依然在微弱的隔音墻角房內

與異邦言語的陌生中思索著

 

我從馬六甲海峽而來

那里沒有碼頭仿佛就沒有祖輩南洋大馬の故事

他們歷經了1969年513族群暴動

構成祖、父兩個時代最敏感且最易被政客挑起的族群情緒

隔閡了多元族群多元信仰多元社會的融和

 

 

兒時聽著阿公述說著513逃難故事

歷史仿佛那麼相似的複製在發展中國家

從大馬到印尼513事件

南洋華人披荊斬棘路

總不輕易被政客為鞏固自身權力    

轉移目標劍指而成為失智憤怒群體的攻擊對象

 

彷如時空借位讓我回到阿公的年代

同樣經歷了513的不文明

被塗鴉的壁畫   好幾次多想徹底轉身 

回到屬於我的時代

 

只是

每每聽著前輩述說90年代的743街道

棟棟廠房一磚一瓦      從平地蓋起

從東亞至東南亞湧進的企業

初期如何應對著貪污、罷工問題、通訊落後、塵土飛揚的石頭路.......

并在逆流中前進  

直至奔向世界製造業舞臺的心歷路程

 

前輩拾起這些奮鬥史      沒把它遺落在513荒廢廠房

藉以面向東盟製造業徑流的競爭氛圍中......

所以我們依然在平陽......

 

此時指尖比音樂更輕

飛舞在鍵盤上寫下平陽513 一週年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20299066-2913925539_n    

--2015年繼續在歲月中成長--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華民國VS中華人民共和國

曾幾何時,我們馬來西亞人爲了一紙單身證書,在國家註冊局爭論起: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今天在確認證書資料的草稿上,已然糾正官員指稿上的國籍是Taiwan,不是China喔。然而走出門口后,發現打印出來的正版證書卻還是注名為China National領著證書回到櫃檯前,告訴官員證書有誤,Nationality 不是China,而是Taiwan喔。

官員指著證書左下方的(Note: This Certificate is not valid if it contains erasures or alterations)對著我說:“小姐,這證書打印出來就不能改了,否則無效。”

我說:不對啊!我剛才已在草稿上改正,特別註明是Taiwan,不是China啊!

官員:“我們根據你那份<宣誓書>內容,Republic of China,但系統內沒有這字,只有ChinaTaiwan。你寫Republic of China,那我們只能根據書面輸入China……小姐,沒關係,這主要是證明男方單身,女方這部份不是重點,你到了外交部再看怎樣。”

當時還心想著臺灣方面最終接受是中文翻譯本,只要中文版是中華民國應該不成問題,準備離開櫃檯前往外交途中。重讀宣誓書原稿,地址清晰列明Taiwan, R.O.CRepublic of China是中華民國,不是China。而這在臺灣國內仍是政治敏感議題。若把書面的ChinaNational硬拗翻譯成“中華民國”更是不對,一旦接受了這份錯誤的證書,日後恐怕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再次走回櫃檯前找回該名官員:“Puan, 這份原稿應該存放這裡,但我不小心帶走。現在要還你…..不過我需要你改正,Republic of China是中華民國,也就是臺灣,不是China,請你幫我改正這份證書。”

 

官員還是翻回大哥在駐臺馬來西亞友誼及貿易中心“宣誓書”中,重複指著說:這裡闡明我xxx馬來西亞國民與xxx小姐 (國籍Republic of China……..我已經跟你解釋了,我們系統內沒有Republic of China,只有ChinaTaiwan……

我說:“我明白你的解釋,但是Republic of China就是Taiwan,不是China。你應該直接輸入Taiwan。請你幫我改過來…..

官員:“小姐,很難改成Taiwan….一樣的,你看Hong Kong Macau也是Republic of China。”

我說:不是,Hong Ko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前面有People,在中文翻譯來,兩個名字也不一樣…….

官員:“好,小姐你坐著等先,我再問我的上司……

 

大約15分鐘后,官員拿著文件出來再次告訴我:“小姐,不能改,這份證書不能改,否則無效….

我說:“這不能改?剛才已在草稿上修改,現在是你們誤會打錯了啊,應該要修改新的給我。”

於是在筆記本上寫下: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China

 

“請你明白,這是不一樣的…..好吧,我們不爭論,你一直強調你跟著宣誓書內容所以不能改成Taiwan,那你就一模一樣跟著這份宣誓書內容,一模一樣打成Republic of China在證書上。”

 

官員:“小姐,我已經跟你解釋了,我們無法輸入Republic of China…..

我說:所以我希望你改回Taiwan…..

官員:真的不行,我的上司不允許。這樣好嗎?我還你這份宣誓書,你重新做另一份宣誓書,注明Taiwan,再拿回來這里,我另外準備一份證書給你。”

我說:“不,我覺得這不合理,我現在見見你的上司,我解釋讓她知道,如何?”

官員:“好,你坐著等等,我問她……

 

直到後來,大概有20分鐘吧……call我回到櫃檯前說:“上司批准改成Taiwan,我們現在重新打一張證書你,請你再確認一次……

當她在處理文件時,我輕輕的告訴她:謝謝你。

她說:“我只是操作,一切都是由上司決定,她批准改成Taiwan,所以我執行…..

我說:“我明白,我不是為難你,當然馬來西亞人本身對這字眼並不敏感…….我只是希望你明白,這在臺灣仍涉及身份認同。半鬧著說:這一錯誤,證書回到台灣不被承認。那我大哥不是“娶不到”老婆啊!

 

離開前,我強調她記得哦: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China;有People在前面哦……

 

她笑了,我祝福她農曆新年快樂…..其實沒有怪她之意,那也許是無心之過…..就像我在越南認識的臺灣朋友,他們簡稱馬來西亞為“馬來”,我們自然被稱為馬來人。當他們說佩佩是馬來人時,我總會強調我是馬來西亞人,不是馬來人。後,總會解釋馬來西亞有三大種族,馬來人是土著…….

我想他們應該很奇怪爲何我總強調這….馬來西亞人,但絕不能簡稱為馬來人......因為宗教信仰、文化….差異喔。甚至對於父輩來說,若華人變成馬來人,相等於福建話說的“入蕃”,這是我爸最介意的事…..

 


文章標籤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年一月18日539366_10151005381883404_911378869_n  

 

讀回2012年8月寫給自己的小篇文章,那年帶著戰戰兢兢的心情離鄉,踏上陌生的越南生活路。在這之前,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到這里,轉眼也17個月了,而我對這片土地還談不上留戀,只是來到越南之後,我就開始不斷的倒帶,甚至從經歷、情感、困惑,隱約在引領著我去思考“文明”與邁向“國際化”的意義究竟為何?

我腦海里出現的“文明”與“國際化”構圖大概是:一個乾淨的城市、談吐優雅禮貌待人的群眾、有秩序的交通規劃……從這個國家飛到另一個國家…..空間舒暢的飛機場、高科設計建築物、然後塔捷運直達目的地,高鐵、輕快鐵、高速公路、豪華車輛穿梭行間….街景高樓林立….大家普遍上會說,嗯這就是文明、又先進的國家。

你也看到了,如今落後及發展中的國家,都在朝著這樣的景象為發展標準,那不就是都在走西方的發展模式嗎?從美國夢到大國的中國夢,再來是東盟夢…..如果每個國家都實現了如是“夢”,我想最後地球不再只是弗裡德曼《世界是平的》,而是進階到世界有城市的角落,都大同小異了。那未來的人,背包旅遊的意義也許不大了吧?

截至今,我看到的越南正好不屬於所謂的“文明”與“先進國”。橫空而過這片土地上,不是高樓林立、沒有輕快鐵、少數的豪華車被摩哆大軍包圍、亂糟糟的交通、豔陽下埋頭在簡陋大道收費站悶熱的收費員….成堆垃圾隨處可見、偶來隨地吐痰、隨地轉身就“如廁”的男子、行路莽撞的人群、摩哆鳴笛聲不絕於耳、無序的交通……初到越南幾乎因為這樣的情景,我都在嫌她、對她沒有好感。

只是困惑不斷從接觸的人與事物驚現…..就比方說好幾次問起老外及日本人對越南的最初印象時,他們很直接爽快的回答:不錯!Good!等多屬正面。然而,面對同是亞洲人的我,特別是自認自己國家發展得比越南進步,潛意識里卻在瞧不起她。老外在范五老街輕鬆快樂的融入當下的吃喝模式。相形下,我卻打從心底覺得不衛生,我自疑是自己在“自命清高優雅”嗎?

而那倒帶的記憶,不斷把我拉回童年所見的前輩生活情景,赤裸裸相同的吐痰行為、環境堆積的垃圾……等。但這些前輩都在為當下的生活、為栽培後代而拼搏。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或認識“文明”,難道他們刻苦艱辛付出,就這樣被我們多讀幾本書且自認“文明”所“謀殺”了嗎?再瞧不起…..?就如同我此刻所見的景象,那是當年祖、父輩經歷的生活情景。

我開始羞愧於自己對事物所見所聞的膚淺認知及內涵……其實每個場景背後(不管是髒兮的衣裝、不乾淨不整齊的地方、傲慢的醜陋),背後都藏著當下人的真情、刻苦(特別是越南女性)、善良一面。而我只是比他們幸運,享受著祖、父輩種樹,我乘涼的果實。而大多數的他們還只能緊跟著大環境的現實,為糊口而生活…….

姑且不論被定義下的現代化生活,在越南還在工業化社會往天空發展進程中,Liaw Pey Wen你仍在這片土地上,看到屬於她自己的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活方式,從語言、飲食、生活習慣……這也有你渴望接受的大自然土地…..在這裡你或許還可以再思考,爲什麽我們潛意識里,一直在追尋/嚮往表像乾淨、整齊及秩序,像歐洲、紐西蘭那样的城市.....那城市本身的深層結構、活力、自信、顏色及包容力還在嗎?


------


2012年8月18日.....離鄉第3周

想想我們在地球上能走過多少個地方。

出生的地方、求學的地方、旅遊的地方、工作的地方、移居的地方。
都在生命的抉擇點中,給了我們溫暖、震撼、感觸、回望、追憶……
每個角落都是刻畫著每個人的生命年輪、記憶的壘砌,而形成的地方。
有著當下生活的甘苦、酸甜。

出生的地方—故鄉,有祖輩的披荊斬棘、祖、父輩的容顏與記憶。
它是我們生命的起點,永恆的情感牽系。
求學、旅遊及工作的地方,是多元語言、文化、宗教的交匯點。

它也是讓我們在廣闊地球上漫遊、學習、磨礪及實現理想的基點。

如果移居的地方會是我們的終點,那也會是下一代人的起點。
我們就是這樣,不斷在地球的某個點轉移到另一個點。

不管是先進、發展中抑或落後土地。
每個生活的地方,都有著每個人的真情故事、生命細節的支撐。
它都在漸進賦予我們寬闊的人生觀。

-珍惜每個到過的地方-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夢境——

夢境  

 

昨夜  夢見自己  從西馬峇株巴轄の碼頭

塔上海上火車  朝雅加達方向前進......

途中の夢境    海面景色優美唯迷離  我想不起

只是一上岸    竟是懸崖

而,  要抵達雅加達城市中心   是以蕩著鞦韆方式

一個接一個  跳上鞦韆   蕩到另一鞦韆  

就這樣跨越到懸崖對岸  

 

夢中

 

只見人們 一個接著一個  動作敏捷   駕輕就熟

而  夢里の自己  猶豫著   好像放棄了......

後來   就這麼驚醒過來。

 

--自由自在?--

 


文章標籤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月6日         晴天 陰天 彩虹天

 

晨霧籠罩著的黑夜為清晨增添幾縷傷感,彎彎月兒高掛在昏昏天邊,今晨的它不像小船,卻像似90年代的孩童,稍在畫紙上的半圓屋頂添加了“彎彎月兒”后,天真開心:“老師,你看我畫的回教堂……”。後來以《世界和平》為主題的填色比賽,老師也給了我一幅畫:三個小孩手牽著手站在地球上……那年,我小小的腦袋就這麼以為“世界”只有我們——華人、馬來人及印度人。

 


清晨5時30分左右,陸續已有車輛朝南北大道,北上前進,大概都是返鄉投票的遊子,天未破曉已啟程回返工作崗位。而,大哥自週六凌晨下機,今晨也匆匆趕赴今早10時的班機回返臺中。還有後座Yuki小妹,已伴隨清晨的廣播電臺輕歌,閉目休息,操作駕駛盤的我,繼續沉思著大選成績,後方的車輛呼嘯而過……



Pey Wen Liaw,此刻深深感受到那天你在電腦前哭了,那種心痛感覺……選舉結果被納吉定論為成華人海嘯,與老蔡“預言”如出一撤地把焦點轉移到“馬來人在朝,華人在野”兩族制論述。你知道嗎?這根本不是一個顯著性的焦點,他們只是企圖轉移人民的視線,從連串的選舉不公事件后,又發出不符實情且不負責任的論述,讓人痛心。



如此簡化的以馬來人與華人粗略對比的悖論,轉移了我們長期來需正視的選區劃分不公的弊端,還有城市與鄉村鄉選民之間的公民意識差異。就像你每次提及公民意識抬頭,顯然的前者已會用盡力氣發起公民反抗運動,針對貪污腐敗及社會不公現象與政府進行長期的反抗。而後者,潛意識形態中仍著重於在“禮尚往來”的情感印記,不曾去質疑於短淺利益的民粹政策。



9時30分,目送大哥及Yuki離開后,我沒有馬上回返麻坡,心情低落的我驅車到甲洞、左轉進黑風洞。想走回寂靜洞穴,追尋亞庇的大專記憶,還有那曲“Sayang Kinabalu”音樂的熱情融合。那3年,來自全馬各州的我們,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卡大山人、伊班人,一起穿越山丘、穿過森林、爬著高梯,一一克服沿途障礙。



挎起相機數著梯階,我當起了觀光客繼續前進。前方留著鬍子的印裔中年漢朝我走來,他誤以為我來自中國,我輕笑回說:I am Malaysian,same as you ya後來我們以馬來語參差英語聊了幾句。我跟著他簡單的完成祈禱儀式,他在我額頭上輕點了紅印記。我想起中學的Thavamani,及Karvita邀請我們一起共度屠妖節的歡樂時光。



圍繞洞穴內崎嶇成型的黑風洞壁上,清晰可見留著英文、馬來文及中文的塗鴉筆跡,甚至還有這三語的不雅字眼。我嘴角輕輕揚起,個人自律根本沒有族群之分,從根本上在於我們的社會教育程度到了哪階段。不假思索,我坐在某個角落,把隨身攜帶的《龍應台的香港筆記》翻開,讀了其中一單元“香港,你往哪裡去?”……大選過後大馬又該往哪裡去,從社會教育層面,未來要教育出怎樣的下一代?怎麼更深化的培養下一代把每個民生關鍵課題,以多元視角深思?還是繼續盲目簡化成“族群課題”,鑽牛角尖。



接近午間12時,離開了黑風洞,南下芙蓉方向抵達星巴克,開啟電腦上網,翻開臉書即浮現了黨鞭“情緒戰勝了情義”,我想說那其實不是“情緒”。我承認黨鞭和李俊滽等的努力,讓我曾一度“想”選民該給予實際的選票支持。唯每每看到老蔡把邊佳蘭、稀土的民生大課題形容成“被政治化”,屢屢一再向華社“押韻”回教國課題,唯他們好像就順著老蔡的論點在各場合“重播”,我不知道他們是認同老蔡的想法,抑或是爲了要穩定不要亂,大家一致不願去質疑論述的實質性?我更不清楚馬華的大方向在哪。



直至後來,族群課題繼續老調重彈,我開始肯定他們無法從428上街的人群中,深思遠慮年輕一代反抗的主因…你也知道,今夕對比,祖、父輩那個年代,大多群體因馬來文語言障礙,致使一些基本權力有賴馬華於爭取。唯今時,會說馬來語的新生代,其流利程度堪比地方代議士。過去高官訪地方民情時,不也是直接由當地居民,甚至非政府機構直接上呈部長。



從那刻起,我們發現馬華仍停留在“傳達民意”角色,卻無法與一黨獨大抗衡,甚至繼續朋黨式視貪污問題為理所當然現象,不願正視民眾在428提出的訴求,長期的公民設備如華文教育像是“被施捨般”仍無法在體制內享有公平的資源分配,爭取落實……請別再說“有人在朝好辦事”。


窗外下起綿綿細雨,沿途的司機們已意識地減速緩,只有一輛大巴毫不畏懼路況,從左側“輕飛”而過,“大搖大擺”的背影濺起小浪花。心情本納悶的我,直呼出“哇靠的”……直至途經芙蓉休息站,天氣轉而爽朗。但心情是納悶,想起選舉成績也挺不服氣的,加上剛讀完主流媒體的中、英文報章評論,也是與納吉及老蔡相似地論述!
有時,不同報章卻幾近大同小異的新聞內容,總覺得人力資源被重疊使用,多可惜啊!



彩虹鑽進了白雲的懷抱,只露出了“小尾巴”好像依依不捨要等著讓夕陽瞧一眼,沿途兩大陣營的黨旗依舊隨風飄揚,依然相互示意,好像誰也不願“被拔起”,另一方在等待著公正的審判……



--黑暗不會是永遠--

DSC01547  

 

 

DSC01563  

 

   

 

 

 

 

 

 

 

 


文章標籤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悠遊湄公河三角洲—美托-檳知

207211_10151406945688404_694843147_n  

April 30 · 
 
4月30日 晴天 

渡船走過的水面層層蕩漾,熾熱陽光播灑在湄公河水面,形成粼光波波。午間3時左右結束了湄公河三角洲一日游,坐在船尾的我,看著導遊拿著麥克風嘴角揚起,唯聲音已被引擎及波浪聲蓋過。烈日繼續照射在人們的膚上,回程途中,遊客們大概因疲憊而處於閉目養神中。我坐在船板上望著湄公河周邊景色,未來越南工作之前,湄公河三角洲(Mekong Delta)這名詞只曾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的經濟論文中出現,我只能通過網絡看到她的樣子……

此趟,同船的成員分別來自美國、歐洲及亞洲國,我們沿途經過Dragon Island(龍島)、Unicorn Island(麟島)、Pheonix Island(鳳島)以及Turtle Island(龜島),日本的三浦隆德、中國朱志慧,以及菲律賓及越南的小妹,我們6人組成一小組,一起捕捉景象、享用蜂蜜茶,三浦更在戰兢中也嘗試被蛇纏肩的體驗。

之後,我們乘著小船穿越叢林,罕見的是我們的“船夫”竟然是一位身穿奧黛的婦女、只見她手持一支長木漿奮力一劃,雖然船頭、船身不時與來往的小船擦身而過,但“船夫”仍一劃接著一劃,利落動作不遜於男子,由衷欣賞這群沿途持著木漿,奮力往前划的婦女們。在藍天白雲下我把她攝入鏡頭,此時的她好像“撐起半邊天”了。

上岸。岸上的周遭景象是總眼熟相似,我們騎著馬達腳車繞著小徑欣賞鄉間景色,間隔的小村屋後院養雞、養狗、種植各類水果等,仿佛穿越時光回到80年代的外婆家鄉。被喚醒的記憶,讓人想起童年,今昔對比,感觸良多。

稍早前,大夥在越南傳統音樂陪伴下,品嘗了火龍果、黃梨、香蕉、cempedak、木瓜,而這些水果對大馬人而言,一點也不陌生。值得提及的是,途中認識的三浦,他邊吃著水果,極其認真的學著日、英、越的水果名稱、還有越語的問候詞,令人想起日本人不愧被稱之為謙虛好學的民族。

岸上的建築物越來越清晰,渡船已快靠岸了。大概3時20分我們回到美托碼頭,準備乘巴士回胡志明市。今日所見的場景雖與80年代的家鄉情景相似,然而,不同的是,這裡是湄公三角洲,曾經歷越戰洗禮,直至1973年的美越和平協定才讓她恢復了平靜,如今她已然成為著名的休閒觀光區、被喻為椰子的產鏈重地,遊客繼絡繹不絕……

往往,歷史雖不會重演,但卻會出現相似的旋律,感覺就像朝著既定的模式框架下發展,只是有些國家因精明領導而發展得比較快,有些國家因戰爭而必須重頭再來,有些國家遇到了契機而加速前進,而也有些國家因領導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忘了前面的路,走著走著就開始亂了大方向…——隨思起筆
 

文章標籤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烽火戰場就像一場死亡的宴席~鑽進令人窒息、悶熱、狹小且漆黑的穴洞隧道中,試想著當年的地道戰需何其強的堅毅,韌性及求生信念,才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尋找生存管道及抗敵的戰略部署…… 

部署在叢林內的地雷拉發線,遍地綠色的草地上藏著致命陷阱,底處佈滿鋒利的竹釘,每走的一步彷如是地獄的門,一失足就是“萬箭穿身”。還有那看似會移動的隧道堵牆,隨時既可能迎來蝎子、蜘蛛、火蟻的群攻。 

這里,就是曾在美軍地毯式轟炸行動中,唯沒有被墜毀及攻破的古芝地道,戰役讓美軍在這里拆損了大批軍力及吃了敗戰。但是,當地婦女卻難逃美軍當時散佈的“落葉劑”而產下殘疾兒......

美越兩國雖在1995年建交,然而,對越南人而言,即便是年輕一代,戰爭的傷痛已深烙在心底。就像那日,當奧巴馬勝選時,相對於政經評論所聚焦的財政懸崖課題,我聽到是她們最簡單的歡呼聲:因為奧巴馬勝選,就不會有戰爭!

 

P1010338  

 

 

P1010350  

P1010353_副本  

P1010364  

P1010373  

P1010374  

P1010329  

P1010375  

P1010385  

P1010379  

P1010394  

P1010399  

 


文章標籤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你沒哭

 

IMG_2803      

 

孩子,當你本能的伸開雙手,要求抱抱霎間,你也許還不知道姐姐阿姨們為何哭泣……

而你,沒有哭,你只是睜大雙眼,無邪好奇地看著我。

此時的你,大概不知道,爸媽把你帶到了這世界,卻在風雨中轉身離去,

留下繈褓中嗷嗷待哺的小生命。

命運弄人,從此,你的名字叫棄嬰。

 

你的小手,沒有爸媽輕撫親吻的烙印,

你的身軀,沒有爸媽溫暖的懷抱當避風港,

你的雙耳,沒有爸媽的叮嚀呵護聲,

你的雙神告訴了我,你不知道“爸媽”是什麽…..

陪你成長的,只是一塊塊冰冷的地磚。

你們趴著、曲縮著身體、躺臥在地磚上熟睡著,

沒有床褥,沒有被單,偶來蒼蠅停留在臉頰……

 

我順著你展開的雙手,把你抱進懷裡,

你和其他孩子__2個月大…一歲…2歲…

4歲了,是稚齡中最大的孩子 。

但,你因患有肌肉萎縮癥,身形像個嬰孩,且瘦小乾癟。

我抱著你朝著小花園方向,細聲地哼著這首歌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

圍繞周邊小草不在,卻是如火如荼施工中的硬體發展。

 

聽說,你們的爸媽因貧窮,無力撫養你們;

聽說,你們的爸媽仍懵懂於責任為何物?

聽說,你們都是被遺棄在孤兒院門口。

這孤兒院,繼續在風雨中把你們留下,成了200孩子的避風港。

 

豔陽下,你相繼鑽進阿姨們的懷抱里。

你依然沒有哭,但是抱著你的阿姨們哽咽難言,幾欲落淚。

 

孩子,命運把你帶到這世上,你也許錯過了爸媽愛,

但請相信,你們沒有被放棄。

溫暖你們生命的,將會一群熱愛生命的善心人士。

 

 

足跡平陽省之緯樹慈善行


文章標籤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思念媽媽:

 

飄零的枯葉,散满在街道,周圍的路人說著我聽不懂的語言,凋落的樹枝旁圍著青年踢毽歡呼聲,技巧好比踢著足球,這是越南盛行的傳統遊戲。枯葉陪襯的場景感覺陌生卻那麼耳熟……

 

踢毽—--是媽媽的童年趣味,好幾次我想追溯媽媽年代時,媽媽開場白就是:“小時候,我們最愛踢毽,我們剪了雞毛當管子,穿在銅錢上,踢啊!踢著!我那時也很厲害……”媽媽笑著比手的動作,雙眸中露出了孩童天真的喜氣,彷彿媽媽回到了童年。而我總試著想象媽媽當時的模樣,腦中盤旋一陣後,無法捕捉的景象,心裡流觴一絲失落。

 

眼角一掃而過,霎間看到那個身形瘦小的青年一個旋轉翻身後跳,一踢,毽子飛往側方,姿勢優美。嘴角淺笑,我想在那60年代的歲月里,也曾有過同樣的景象,那身輕如燕的影子,像媽媽的玩伴嗎?還是媽媽也是這樣?

 

每每從異鄉床榻上醒過來,看著路人騎著腳踏車穿梭在這時空中,我總錯覺以為自己回到媽媽的年代,才發現我對自己的媽媽,所知的故事是那麼的支離破碎。媽媽出生的年代,正直世界人口爆發的50年代嬰兒潮末代,媽媽也是大馬後日劇時期的第一代人,那時外公外婆仍處於家園重建時期,家境貧困,無法讓9個子女接受全面教育。16歲的媽媽,只能踏上新國異鄉路,爲家裡賺取生計......

 

思緒拉回,從小到大對媽媽的印象,深深刻劃的是那辛勤的背影,彎著身軀辛勤幹活,面對酒醉的爸爸,只能含着淚水把我們抱在一起,這條路走的坎坷艱辛……童年的美好,逐漸被我反叛性格所取代......不願面對國事、家事、掙脫不了理想與現實的情感糾結:“我想離開這個地方,遠遠的……”拉著行李,二度茫茫心情塔上他鄉路。那日,留下媽媽獨自用餐的身影。

 

因為想念媽媽,翻了翻《有一天,媽媽老了》,讀到洪媽媽的日記的那篇懷裡的孩子,才發現臉頰溼了。我想,媽媽的日記本,大概也有這樣的心聲。

 

懷裡的孩子們

 

年輕的時候,看著懷裡的孩子,

小寶寶的眼神好像是在看著媽媽說悄悄話。

我可愛的孩子,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小寶寶的嘴唇就像是沾上了奶水的花瓣一樣。

孩子拉了尿了,

媽媽就把孩子挪到乾淨的一邊,

自己躺在被孩子弄髒的地方。

媽媽把所有的愛都奉獻給了孩子。

躺在我懷中可愛的孩子们啊,

現在你們都去了哪兒,都去了哪兒?

 

 

483488_494909507198663_34588991_n  

如果有一天,当爸爸妈妈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请你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走。。。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一样

-圖說及圖片摘自網絡文章-

 

 

 


文章標籤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志明市紅教堂~我只是過客。


 

熙攘人往的早晨,團團的灰雲籠罩著志明市的天空,路上的汽車轟鳴而過,齊聚的人頭在旅人行中鑽動。飄逸的白色禮紗激起了浪漫氣息,甜蜜情侶在廣角前緩暖暖笑著。還有那白髮蒼蒼的年邁長者,彼此說笑的牽著老伴的手走過繁忙街道。

  另一端的人群,齊聚在聖母瑪利亞雕像前留影,調皮的背包客走到我鏡頭前,遮擋了瑪利亞的風采……我今天是紅教堂的過客。


P1010109  P1010111

淡藍黃燈、閃爍的燭光為肅穆的教堂增添了暖意。哈利路亞…讚美主詩耳側響起,站在教堂中央看著十字架上的耶穌,虔誠者高頌讚美歌曲,音樂流過心底,留下一絲的平靜。圍繞在外的人群,仍然咔嚓咔嚓的按下快門。

P1010117P1010120

 

  

  P1010130

大門石上的牌匾寫著1880,據記載,這座教堂的建立於1877年,是法殖民時期留下的莊嚴宏偉紀念,一磚一瓦全從法國遠運而來,其建築如意大利佛羅倫薩的聖母大教堂,被時下形容古跡昂然不減當年風采,內外依昔保存著精緻且美奐的雕飾。

 


P1010133  

這兩座仿效巴黎聖母院鐘樓設計的鐘樓,高40米的塔尖直衝雲霄,前方廣場佇立著聖母瑪利亞雕像,還有圍繞在周邊的花綠色澤,為天空灰景輕輕話語。


P1010143  

紅教堂對面,也是19世紀的法國殖民老建築郵政局。出發前隨意網羅了相關資料,大廳正中高掛著胡志明的肖像、法國人手繪在牆上的舊西貢地圖、建築內在的拱頂結構,一一在眼簾之下……挑選了6張明信片,準備寄給身在異國友人,還有故鄉的家人。

P1010148  

P1010165  

 

P1010156  
接近午間,灰雲悄然離去,迎來了藍天白雲,與友人用餐后。我在樹蔭下隨手翻閱攜帶的書本,無奈難以專注的心情唯能凝視四周,熙攘人群在綠意怏然的樹蔭下,描繪出不同的色彩,有人席地閒聊用餐、有人寫生作畫、攝影、閱讀、朗笑聲與汽車轟鳴鬥響,偶來身穿奧黛的少女穿梭人群,以及為生活奔波的群體,不同態姿相形出色。


P1010219  

P1010215  

P1010193  

P1010207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伯伯,一路好走
1229日,記者告訴吳伯權「讓《東方日報》讀者幫您好不好」,言語吃力的吳伯伯當時睜大了眼眶,微微地點了頭;今時,當讀者把尿布及牛奶粉寄到報館時,吳伯伯卻不敵病魔糾纏,離開了我們。
貧窮者的命運從這場病開始,20105月突然中風癱瘓的吳伯權,終於在3周前獲得社工援助,把他安頓在療養院,并準備接受《冷暖世間》讀者支援,奈何命運作弄人,吳伯伯卻在昨日不敵病魔,宣佈不治。
來自麻坡金枝路的吳伯權(58歲),生前是一名散工,因為貧窮,爲了維持與弱智獨女兩人的基本生計,他只能日出而作,四處打工賺取微薄薪資;生命無常,去年5月份,吳伯伯卻突然中風,那一刻起,他的生命陷入另一痛苦深淵。
吳伯權中風初期,被安排在麻坡法蒂瑪專科醫院醫治,且在未及完全康復,因院方床位等因素,吳伯伯被“遣送”回家,家中只有甫出閣的低智能獨女及女婿,且貧窮讓他請不起看護照顧,無人能給予吳伯伯24小時的照應。
日複日的,臥病在床的吳伯伯,因疏於被清洗,身體背部開始出現潰爛現象,然而,不知父親狀況的獨女卻依然沉醉在自己的世界內為卡通畫填色,驚見叔父日趨憔悴的侄女吳培燕,見情況不盡樂觀,於3周前尋求慈濟及樂齡療養院協助。
此時,唯能躺在病床上的吳伯權,生活起居終獲得看護協助照應,幷獲得巴口獅子會報效14灌牛奶粉及尿布,以暫時應付三個月所需。
1229日午間,記者走訪吳伯伯居住的療養院,當時躺在病床上的吳伯伯,言語吃力的吳伯伯無法接受記者的訪問,記者唯能貼近吳伯伯耳邊說明了來歷,問了吳伯伯,“讓東方讀者幫您好不好。”
當時吳伯伯像似欲言又止,他只能微微點頭示意,靜靜地讓看護在旁側通過鼻胃管罐食牛奶……
直至昨日,吳伯伯宣告不治,遺體被安頓在麻坡砂里路活水堂,準備在明日早上舉殯火化。全程負責吳伯伯後事的二哥吳強(71歲)透露,吳伯伯中風后,身體部位因早前疏於清理,潰爛程度嚴重。
靈堂處,只有吳強、吳伯伯的21歲女兒、女婿及侄兒,場面冷清,吳強代表吳伯伯感謝讀者的熱心協助,基於弟弟已往生,該援助物資等可捐獻予另一些需要援助的病黎。
 
 
 
資料庫:
貧窮悲歌唱不完,吳伯權一家三口,父親、母親及獨居女兒各分東西,吳伯權居住在療養院,吳太太精神不穩定居住在娘家,低只能女兒則居住在金枝路住家,各別在貧窮中,只能維持基本生活,無法負擔吳伯權醫藥費。
吳伯權侄女吳培燕后通過《冷暖世間》,冀望社會人士提供其叔父物資上的援助。
 
 
**************************
 
來自麻坡金枝路的散工吳伯伯,今年5月突然中風癱瘓在床,因21歲的獨女低智能而無能力照顧,吳伯權在社工協助下,被安頓在居家附近的療養院醫護,父女兩人相隔500公尺,這邊廂臥病在床,那邊廂獨在家為卡通畫填色,幕幕令人心生悲愴。
現年58歲的吳伯權,在中風癱瘓后期仍居住在金枝路大聯花園住家,惟姪女驚見吳氏身體每況愈下,日趨憔瘦,最終尋求外援協助,於2個星期前將吳伯伯安頓在附近的療養院,由專護看顧。
這些日子以來,吳伯伯父女在獲得慈濟及巴口獅子會伸出援手,獲得短期內的物資援助;唯,對吳伯伯病況而言,未來的日子仍存在不確定性,尤以每月近800令吉療養費以及牛奶粉及尿布等物資,仍未有長期的解決方案。
炎熱午間,記者走訪吳伯伯住家,悶熱且簡陋的居家環境,21歲的女兒在屋內享用午餐,他指著一間零亂失序的房間告訴記者,那是吳伯伯原住的房間。
客廳桌上放了2本作業簿,床褥上可見木彩及多張卡通圖畫,簡單的閒聊間,吳伯伯女兒只說父親住在療養院,她不清楚父親近況,至於桌面上的課業及已填色的卡通圖,是她平日在家的作業。
瞭解吳伯伯家況的親友告訴記者,吳伯伯女兒因智能低於其實際年齡,婚后也喜歡待在家中為卡通填色,數月大的孩子則交由鄰居照應,全然沒有能力照顧中風的父親。
一直來協助吳伯伯尋求援助的姪女吳培燕(42歲)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指出,過去都是吳伯伯照顧女兒生活起居,直至獨女今年5月出閣不久,他卻中風在床。
「叔叔中風後,堂妹的情況完全無法打理叔叔起居,只見叔叔日漸憔瘦,情況不盡樂觀,我只好尋求慈濟及樂齡療養院的協助下,暫時把叔叔安頓在安康療養院,由專護協助照應。」
她提及,吳伯伯現況只能躺在病床上,生活起居必須假手他人打理,三餐須仰賴鼻胃管灌食牛奶,每三天平均飲用一罐裝牛奶粉,每罐裝牛奶粉介於58令吉至61令吉,形成負擔。
她說,目前在巴口獅子會報效14罐裝牛奶粉及尿布,暫且足以應付3個月時間,唯長期而言,叔叔的病情及所需物資仍未有著落。
 
貧窮悲歌唱不完,吳伯伯一家三口,父親、母親及女兒各分東西,吳伯伯居住在療養院、吳太太因精神不穩居住在娘家、女兒則住在金枝路老家,各別在窮困中只能維持基本生活,根本無從負擔起吳伯伯的情況。
提及吳伯伯吳培燕哽咽,本身從小與叔叔感情甚好,命運卻作弄人,叔叔一家人因為家境貧窮,維持生活基本都很艱辛,在患病當下無法即時就醫,而堂妹的智能卻與實際年齡出現差距,嬸嬸則被安頓的娘家。
她提及,叔叔換病前是一名散工,薪資微薄僅能夠應付基本生活,病倒後生活重擔落在叔叔女婿肩上,其女婿本身也是一名散工,生計完全不穩定,維持基本已不易。
單是每月療養院的費用已將近800令吉,除了福利部300令吉的援助金,另500令吉暫時由一名好心人士協助,至於牛奶粉等物資,長期費用是項沉重的經濟負擔。
基於本身屬小康之家,尚需負擔子女教育費,見到叔叔請況,想給予經費援助,卻愛莫能助,她唯能援助叔叔尋求外援,這些日子來,特別協助吳伯伯療養院負責人及慈濟義工,惟長期而言,她冀望社會能給予吳伯伯一些物資上的援助,尤以尿布及牛奶粉(Ensure with FOS)等。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路,要走好。。。

這個社會,我們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好話能夠全說,壞話不能夠全說,真話更不能夠說太多,但是只要不堅持說假話,就是值得驕傲的事。曾經覺得,只要不斷摸索,尋找提升專業的素質,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已經是最基本該追求的責任。但是,現在不斷反省自己的時候,問自己,像我這樣的媒體人合格嗎?我為何不能為社會多盡一點責任呢?作為一個媒體人,我為何不能在不說假話的同時,多說一些真話呢?

閭丘薇露曾言:“除了真誠,對媒體人來說,還有一種品格叫做理性,因為這種理性,不能被外界喧囂的聲影響自己的思維,從而以一顆純淨的心靈去嘗試追尋真相。雖然這樣的理性很多時候兩面不討好,甚至會感覺到孤獨,但是只要想深一層,當你的堅持,能夠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資訊、角度,而這些資訊和角度能夠讓人們減少偏見的話,那麼這樣的孤單,是如此的值得,如此的難得,時刻帶著敬畏去生活工作,對待自己的職業,對待周圍的人,對待真相….

常常思及,這份職業的底線是不是應該隨著時間而不斷提高,而不是後退?而我們渴望看到的社會進步,但是自己又做了些什麽呢?若每個人可以堅守自己的底線,而這個底線隨著時間不斷提升,這個社會可以變得更美好,只可惜,前輩不曾這麼與我們交流,甚至塑造的楷模,正與時政產生折射效果。

503世界媒體日那天,我們將這句“新聞工作最大的滿足,不來自升職加薪,而是新聞本身,挫敗感亦然….”分享在留言板上,那時我們都很感慨,新入行的年輕人雖說對媒體這行業仍是“懵懂”,卻也是帶著理想進來,最終失望的“一笑而過”,雖然仍沒有像其他理想的媒體人選擇離開,卻彷如在逆流中硬拉著樹根半懸著,惟恐持續隨波逐流…..

******

今天的新聞時代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新聞事件報導,並不只是5個W(Who、Where、When、What、Why)就可以寫出一篇好文章。一篇優質的報導更多時候是與背景鏈接有關,既是如何把孤立的事件,放在一定的時間與社會背景的坐標上,給受眾一個理解及思考的框架……

我們の意識追求:
~不僅要記載,更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不斷提問。
~求知若饑~背景的介紹需要比較專業的知識,知識越豐富,提問就越有質量。

~專訪工作就像探險與摸索,從交淺而言深~採訪前做好功課,靈活應對,不至於讓對方覺得對牛彈琴,影響談興。
~不能簡單的迎合讀者來生存,而是引導讀者取獲有價值的內容信息~只要做出專業品質和個性內容,就一定會有它的忠實擁躉。
~當一名有見解的記者~新聞的取材及角度是否緊貼社會脈搏,立場是否基於人文精神,有沒有邏輯推理,點出社會公義,且在大是大非的議題里挺直腰板。

無論人類的社會如何發展,無論人們的資訊有多少不同的道路可獲取,真理&真相永遠是隧道那一頭的光,挖掘真相、追求真相、報導真相,永遠是我們最關注的事。
(美國著名CBS主播沃爾特格朗凱特)

文字:書呆vs. insight(2011年5月4日)

 

 

 

 


文章標籤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心牛奶延燒 麻坡家長怒吼
(麻坡26日訊)巴冬真光華育小學學生疑喝一個大馬牛奶中毒事件惡化,截至今日中午12時,已增加到113名學生出現嘔吐、肚痛及頭暈症狀,校方宣佈緊急停課。

與此同時,該校董家協不滿情況一度惡化,今日上午也到麻坡警區備案,要求警方介入徹查有關當局及牛奶供應商。

該校昨日分派免費牛奶予全校340名學生後,從昨日下午2時30分開始,學生陸續出現集體嘔吐、肚痛及頭暈症狀。

除了部分學生由校方親自送往巴冬診所就醫,其他學生家長也各別緻電校方,告知學童在家里出現身體不適狀況。

今早,該校學生如常返校上課,豈料甫上課不久,再出現學生「衝跑」廁所、嘔吐及頭暈症狀,校方連忙分批將學生送往巴冬診所就醫,同時由衛生局派員到校檢查學生情況,也調派流動診所到校。

據記者走訪瞭解,113名學生中,數名學生因過度肚瀉出現脫水現象,由醫護人員給予點滴補充水分與營養輸液,也有學童因情況嚴重,被迫打針而大哭。

當中也有一名四年級學童陳臆雯,因曾動過心臟手術,今次因肚痛嚴重而顯得虛弱,由醫護人員特別照應。另有一些學生因出現嘔吐情況,由老師分派塑膠袋備用。

呈布城總部徹查

這起事件驚動董家協及家長,許多紛紛放下手頭工作,急著到校瞭解子女情況。

該校校長莊月燕基於擔心病症傳染到其他學生,今日上午11時緊急宣佈停課,並聯絡家長到校接載子女。

該校董事長許茂華較後向媒體披露,董事會已在今早前往麻坡警區備案,要求警方介入徹查有關當局及牛奶供應商。

他說,該董事會昨日下午5時30分接獲校方通知,學生在飲用牛奶後,出現集體肚痛及嘔吐症狀,截至今日上午9時,再有70名學生受影響,覺得事態嚴重,他要當局嚴正看待,並給予校方一個合理交代。

較早前,麻坡教育局、衛生局共派出逾20名官員及醫護人員到該校進行調查,以及為學生進行檢測。

衛生局代表依山指出,該局已在昨午抽樣進行化驗,昨晚向柔州衛生局匯報事件經過。

他說,該局已將事件上呈至布城總部進行徹查中,目前仍有待化驗報告結果。

另外,衛生局為安全起見,已指示今午派員到學校進行消毒行動。

另一小學也傳中毒事件

麻屬雙溪申落小學也傳出了學生集體中毒的現象!

儘管上述事件仍在調查中,麻坡發展華小工委會主席拿督辜金強受訪時表示,根據該會得到的投報,除了巴冬真光華育學校,雙溪申落小學也傳出學生集體食物中毒現象。

他相信,學生喝下的牛奶屬于同一批貨,導致該校學生也出現集體嘔吐、肚痛及頭暈症狀。

辜金強是今日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這麼表示。

他要求教育部徹底調查,以及停止一個大馬牛奶計劃。

「因這個計劃並不實際,當前國內小學生所面對的是過胖問題,而非營養不足。」

資料檔:逾億推行牛奶計劃

政府是於2011年4月正式推行「一個大馬牛奶計劃」,共有9萬1550名城市學生及131萬5354名郊區學生在受惠。

這140萬6944名學生,每星期可獲供應2盒牛奶。

首相拿督斯里納吉表示,這項計劃是為了讓所有小學生能有每天喝牛奶習慣,牛奶可以強化骨骼,學生喝牛奶才可以取得鈣質,成為跟健壯的新一代大馬人。

一個馬來西亞牛奶計劃與貧窮學生免費食物補貼計劃的宗旨相同,即為貧窮學生提供足夠的營養,以便可以專心學業。

政府是委任國內4家有經驗的牛奶供應商,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大馬牛奶。

為了確保一個馬來西亞牛奶計劃的供應充足,教育部準備了1億7093萬8536令吉撥款來推行此計劃。

學生喝牛奶中毒案例

2011年6月17日:馬六甲3所小學的93名學生,疑喝了來自同一個供應商的牛奶而腹瀉。這3所學校分別是林魯國小、士蘭道國小及士蘭道宗教小學。

2011年8月26日:柔佛巴冬真光華育華小逾113名學生,疑因喝下一個大馬牛奶計劃供應的牛奶後,出現嘔吐腹瀉的現象。

。。。。。。

黑心牛奶延燒:問題牛奶續發放 家長質疑部門管理
(麻坡26日訊)華教組織及家長抨擊一個大馬牛奶是「黑心」牛奶,且質疑有關部門,既然在國內已傳出數宗類似案件,為何還要再發放牛奶?

 較早前,「一個大馬免費牛奶輔助計劃」已前後在雪蘭莪州雙溪毛糯、瓜雪萬達峇魯國小、瓜雪萬達峇魯國小、甲州的林魯國小、士蘭道國小及士蘭道宗教小學等發生學生集體中毒事件。

麻坡發展華小工委會主席拿督辜金強今日質疑相關部門,既然在全國已相續出現類似問題,為何還再發放牛奶。

他說,有關部門應胥視學生實質所需,現今學生多在父母關照下獲取營養,甚至營養已「超支」.導致國內小學生出現過胖問題。「上述計劃應慎重衡量所需,而不是為了讓某方賺錢而發放牛奶,甚至發生飲用牛奶後,出現集體中毒現象。」

孩子投訴牛奶有酸味

另外,巴冬真光華育家協主席劉源貝受訪時指出,有家長向他投訴,指孩子回家後告訴家人牛奶有酸味。

「惟小孩們基於大家說一定要喝,就照常飲用。」

他不排除學生集體中毒與牛奶有關,甚至將它抨為「黑心」牛奶, 原本是一項好的計劃,卻出現反效果,造成學生健康受損。他說,該校學生這5年來都在學生家長自備的愛心營養套餐下,健康成長,惟如今卻因飲用牛奶,出現集體中毒事件。

「上述牛奶在上週五送到學校時,校方已按照供應商指示,妥善存放在課室桌上。牛奶的逾期時間為9月15日,我們懷疑是牛奶的品質管理出現問題。」

魏家祥下令徹查

教育部副部長拿督魏家祥訓示該部官員針對學生疑在飲用「一個大馬牛奶」後集體中毒事件展開全面調查。

魏家祥說,他已下令教育部官員即刻針對真光華育學生飲用牛奶後出現食物中毒症狀的事件展開調查,包括要清楚掌握有關牛奶的生產、輸送及發放程序是否符合標準。

「牛奶的污染源可能是源自生產過程、輸送過程以及發放給校方後的存放過程,我們必須清楚掌握情況後才下定論。」

他今日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表示, 「一個大馬牛奶」的生產商是東馬沙巴州的一家公司,基於全國過去發生太多學生飲用牛奶後中毒的個案,教育部將與衛生部聯手調查有關廠商的生產作業,是否符合標準。

他也促請各造暫勿對牛奶中毒事件妄下定論,並承諾將儘快公佈調查結果。

「衛生部目前也已介入,把該批被指有問題的牛奶送往化驗,一旦化驗證實有關的污染源頭來自生產線,我們肯定會對供應商採取行動。」

他說, 現階段教育部確實尚未下令終止一個大馬牛奶計劃,因為計劃出發點本來就是好的,只是如果過程處理不當,好事也變壞事。

「有時不是牛奶本身有問題,而是在運輸或存放過程出現問題,若飲用方式不對,如在牛奶開封後隔了一段時間再飲用,也可能會導致污染。」

  
摘自《東方日報》
 
待續......
 
。。。。。。 
 
黑心牛奶延燒:問題牛奶剩1個月過期
(麻坡27日訊)一個大馬牛奶包裝上沒有標示生產日期及保存期限,巴冬真光華育小學家長質疑,為何牛奶在剩下不到1個月的保存期,才運送到學校。

該校是於本月19日(星期五)接獲供應商派員送來91箱,共計2184包裝牛奶。當時,校方還被特別交代牛奶不適予讓特殊學生飲用。

校方當時也基於早前曾傳出飲用牛奶中毒事件,要求衛生局派員調查,且在這之前也依指示把牛奶放置在課室陰涼處,一直都不敢把牛奶分派給學生飲用。

學生指牛奶有酸味

直至本月25日(星期四),供應商代表再度抵達學校指示校方盡速把牛奶分派給學童飲用,豈料發生學生集體中毒事件。

事發後,因有家長投訴孩子回家後告訴家人牛奶有酸味,該校家協副主席王鼎興到校向供應商代表瞭解,牛奶的生產日期及保存期,瞭解求牛奶的保鮮度。

王鼎興今日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指出,該名供應商代表當時表示本身不知道生產日期,只是口述保存期限為9個月。

他說,校方當時也提出疑問,既然保存期只有9個月,又何以本月19日校方才接獲該批牛奶,當時已接近包裝牛奶標示保存到期日,即9月15日。

令人質疑新鮮度

他表示,校方及家長曾嘗試通過牛奶包裝上的資料,瞭解該批牛奶的生產時間與保存期限,惟一無所獲。包裝牛奶上僅是簡介一個大馬牛奶宗旨、牛奶營養成份、生產公司及逾期日期。

「從本月19日至9月15日,都不到一個月,不由得令人質疑該批牛奶的新鮮度。」

根據該批巧克力口味的牛奶包裝顯示,除了印有來自沙巴州亞庇某間廠商招牌外,包裝上印有牛奶營養成份簡介、一個大馬牛奶宗旨、以及在9月15日前飲用。

同時,記者比較市面上現有的包裝牛奶顯示,即便產商沒有在包裝上標示生產日期,惟大部分的牛奶都是到2012年才逾期。

中毒學生無大礙

從新加坡入口的包裝牛奶,包裝上也顯示在2012年6月1日前可飲用,並交代若飲料已開啟,必須將飲料存放在雪櫃內,且必須在3天內喝完。

另一方面,根據校方表示,昨日下午再接獲3名家長告知孩子出現腹瀉情況。至昨日晚上7時,該校共有116名學生出現嘔吐、肚痛及頭暈症狀。

截至今日下午4時,116名中毒學生經過一天治療及觀察後,目前已無大礙。

  。。。。。。

柔暫停派牛奶至報告出爐

(麻坡27日訊)問題牛奶引起家長恐慌,柔州衛生局局長莫哈末凱里除了下令攔下該批牛奶貨源,也暫停州內學校發放牛奶,直至調查報告出爐為止。

他不諱言,這是州內第2宗因學生飲用相關牛奶,造成嘔吐、肚瀉等頭暈症狀。惟此次事件的詳細原因,仍有待檢驗結果,才向社會公佈。

「衛生局現階段已聯合教育局攔下同一批貨源,並進行抽樣調查,目前已暫停在州內發放牛奶。」

莫哈末凱里今日接受《東方日報》詢問時,作出上述回應。

另外,繼昨日下令教育部官員即刻針對事件展開徹查後,教育部副部長拿督魏家祥昨晚在東甲出席一項晚宴時,也針對這起事件作出回應。

他表示,若檢驗報告顯示,問題源自有關牛奶供應商,當局就會撤換供應商。

「教育部將會依據衛生局的調查報告,針對供應商所提供的牛奶是否仍在有效期內,確認運輸過程,是否有出現不符合規格的現象,只有在有效期使用的牛奶,才可以供應給學校。」

他說,教育部會照章行事,供應商也必須依據合同條規,否則教育部是可以根據合同來採取行動。

巴冬真光華教學校是本月25日因分派免費一個大馬牛奶予全校340名學生飲用後,連日來陸續有學生出現集體嘔吐、肚痛及頭暈症狀;校方在事發後,已獲當局指示停止發放牛奶。

有關剩餘的牛奶目前已封存在課室內,等待化驗結果出爐。

 
疑溫度變化牛奶酸化
(甲洞27日訊)衛生部長拿督斯里廖中萊表示,衛生部關注「一個大馬免費牛奶輔助計劃」學生中毒事件,已指示官員著手調查,並希望調查報告盡快出爐,並確保類似問題不再發生。

 他表示,調查過程不僅於調查牛奶,也將調查庫存、儲藏、輸送過程和分派制度等整個流程。

他本身相信該牛奶在生產時是新鮮,目前懷疑可能是溫度變化讓牛奶酸化,進而導致飲用的學生有食物中毒跡象。

對付肇禍承包商

「而分派牛奶的過程有指定公司分派,因此也將向相關承包負責人查詢。若問題確實由承包商引起,不排除將採取行動並改換其他公司負責。」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莪大學城

在「第10大馬計劃」下,中央政府擬定三大方案打造巴莪大學城(Kota Universiti)成為柔北經濟發展焦點,計劃將在今年7月正式啟動,預料可在未來20年為麻縣總人口新增至少30萬人,且適合學子居住、工作及休閒的新興市鎮。

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自2009年走馬上任,計劃距離麻市20公里外,沿著巴莪綜合禮堂一路延伸到班卒的4240英畝地段,聯合森那美集團打造以「學府」為主題的經濟發展。

這項計劃在過去2年內,皆處於徵用地段及規劃階段;直至今早,副揆在為巫統巴莪區部代表大會主持開幕前,正式為藍圖計劃展覽主持推介參觀儀式。

副揆致詞時指出,這項計劃屬長遠性計劃,政府將採取漸進方式完成,預計在未來20年內陸續完成,為麻縣人口新增30萬人,其中包括3萬名學生。

早前計劃興建的大學包括瑪拉工藝大學(UITM)、敦胡先翁大學(UTHM)、理工大學研究所、以及鄰國印尼的萬隆工藝大學等。

「當中,敦胡先翁大學分校將首先進行,預計可在2015年落成,這將是麻縣首間落成的大學分校。」

與此同時,藍圖策劃董事阿都拉欣受訪時指出,大學城計劃首要以「環境、經濟及社區」三大方案落實,計劃將在今年7月正式啟動。

經濟焦點集中於培訓人力資源,總面積規模中有1254英畝用地,將興建6所大專分校、大學村、大學設施共享空間、科研中心等,另外工商用地規模占608英畝。

「其中涵蓋4所為本地大學,另外包括2所國外大專,周邊圍繞著商業中心,惟尚未作出最終敲定。」

計劃中也打造成生態旅遊點,保養河流質地及防洪措施、排水及廢污水處理設施的用地規模292.8英畝,以期496.5英畝用地劃為綠化空間,以銜接建築屋發展打造綠網及綠肺公園。

另外,在社區方面,計劃中涵蓋興建舒適的房屋居所、回教堂、福利設施等綜合型建設發展,提升民眾舒適的生活環境。

他說,全盤計劃初步估計至少耗資50億令吉;值得一提的是,計劃展出也吸引黨員及居民前往參閱,瞭解大學城整體發展動態及趨勢。

----

柔北的經濟成長焦點--巴莪大學城,總面積4240英畝的用地規模中逾三成用地將充作大學、中小學、科技教育建設用地(既1354英畝),以及綜合型發展工商中心。

大學城打造成生態旅遊點,保養河流質地及防洪措施、排水及廢污水處理設施,以及銜接建築屋發展,打造綠網及綠肺公園,總計逾11%用地劃為綠化空間。

同時,通過房屋、福利設施等綜合型建設發展,提升民眾舒適的生活環境,全盤計劃初步估計至少耗資50億令吉。


大學城用地結構:
--------------
用地分類                   面積(英畝)        占總比例(%)
-----                         ------------                -------------
房屋                         459.34                 10.83
大學村                      406.61                   9.59
大學                         716.74                 16.90
學校綜合區                100.83                   2.38
大學設施共享空間       130.75                   3.08
公共設施                     91.97                   2.17
商業中心                   338.23                   7.98
綜合型發展                437.15                 10.31
研究發展局/工業         270.35                   6.38
排水及廢污水處理設施   51.83                   1.22   
現有用地                     55.41                   1.31
綠肺公園                   496.51                 11.71
電訊局                        10.32                   0.24
運河                         241.90                   5.70
回教堂                        33.91                   0.80
道路                         398.56                   9.40
-------------------------------------------------------
總計                       4240.41                100.00
--------------------------------------------------------

續:大學城915動土

柔北經濟發展焦點的「巴莪大學城」見眉目,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將在9月15日,正式為該工程主持動土儀式,地方領袖高呼出巴莪周邊房地業行情看俏,預料將持續增值。

這項在2009年由副首相宣佈的發展計劃,引致該區房地產在過去3年來持續看漲,甚至周邊武吉巴西地段的價值,早前一度傳出漲幅逾100%,惟計劃始終是處於「策劃」階段,讓房地產投資者舉旗難定。

不過,副首相特別助理林培興周日在武吉巴西大聖宮城隍殿慶祝諸神神誕和互助會5周年慶時也派了「定心丸」,透露副揆將在9月15日親臨巴莪主持大學城動土禮,更高呼出選區內的房地產有望看漲,呼籲居民保留地皮增值。

林培興也是馬華巴莪區會署理主席,他是於昨晚代表該區會主席拿督顏豐守為儀式主持開幕,林培興也亦如去年再打出「副揆發展王牌」,要選民珍惜副揆領導下帶動該區的各項發展。

他會上逐一提及,副揆在該區推動的數項發展計劃,諸如即將在本月13日起在選區內展開長達6個月的「醫生下鄉計劃」,在該選區內的31個甘榜區展開,可為該區3萬村民提供眼科、牙科等流動型的醫療檢查。

「同時,巴莪國會選區也將在近期內成立洗腎中心等,各項發展計劃。」

另一方面,林培興也代表副揆邀請該選區內的民眾,於本月14日晚上7時30分,一同前往副揆位於布城的官邸共同參與開齋活動,該會也將安排交通事宜。

2011年8月7日


文章標籤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