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月18日539366_10151005381883404_911378869_n  

 

讀回2012年8月寫給自己的小篇文章,那年帶著戰戰兢兢的心情離鄉,踏上陌生的越南生活路。在這之前,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到這里,轉眼也17個月了,而我對這片土地還談不上留戀,只是來到越南之後,我就開始不斷的倒帶,甚至從經歷、情感、困惑,隱約在引領著我去思考“文明”與邁向“國際化”的意義究竟為何?

我腦海里出現的“文明”與“國際化”構圖大概是:一個乾淨的城市、談吐優雅禮貌待人的群眾、有秩序的交通規劃……從這個國家飛到另一個國家…..空間舒暢的飛機場、高科設計建築物、然後塔捷運直達目的地,高鐵、輕快鐵、高速公路、豪華車輛穿梭行間….街景高樓林立….大家普遍上會說,嗯這就是文明、又先進的國家。

你也看到了,如今落後及發展中的國家,都在朝著這樣的景象為發展標準,那不就是都在走西方的發展模式嗎?從美國夢到大國的中國夢,再來是東盟夢…..如果每個國家都實現了如是“夢”,我想最後地球不再只是弗裡德曼《世界是平的》,而是進階到世界有城市的角落,都大同小異了。那未來的人,背包旅遊的意義也許不大了吧?

截至今,我看到的越南正好不屬於所謂的“文明”與“先進國”。橫空而過這片土地上,不是高樓林立、沒有輕快鐵、少數的豪華車被摩哆大軍包圍、亂糟糟的交通、豔陽下埋頭在簡陋大道收費站悶熱的收費員….成堆垃圾隨處可見、偶來隨地吐痰、隨地轉身就“如廁”的男子、行路莽撞的人群、摩哆鳴笛聲不絕於耳、無序的交通……初到越南幾乎因為這樣的情景,我都在嫌她、對她沒有好感。

只是困惑不斷從接觸的人與事物驚現…..就比方說好幾次問起老外及日本人對越南的最初印象時,他們很直接爽快的回答:不錯!Good!等多屬正面。然而,面對同是亞洲人的我,特別是自認自己國家發展得比越南進步,潛意識里卻在瞧不起她。老外在范五老街輕鬆快樂的融入當下的吃喝模式。相形下,我卻打從心底覺得不衛生,我自疑是自己在“自命清高優雅”嗎?

而那倒帶的記憶,不斷把我拉回童年所見的前輩生活情景,赤裸裸相同的吐痰行為、環境堆積的垃圾……等。但這些前輩都在為當下的生活、為栽培後代而拼搏。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或認識“文明”,難道他們刻苦艱辛付出,就這樣被我們多讀幾本書且自認“文明”所“謀殺”了嗎?再瞧不起…..?就如同我此刻所見的景象,那是當年祖、父輩經歷的生活情景。

我開始羞愧於自己對事物所見所聞的膚淺認知及內涵……其實每個場景背後(不管是髒兮的衣裝、不乾淨不整齊的地方、傲慢的醜陋),背後都藏著當下人的真情、刻苦(特別是越南女性)、善良一面。而我只是比他們幸運,享受著祖、父輩種樹,我乘涼的果實。而大多數的他們還只能緊跟著大環境的現實,為糊口而生活…….

姑且不論被定義下的現代化生活,在越南還在工業化社會往天空發展進程中,Liaw Pey Wen你仍在這片土地上,看到屬於她自己的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活方式,從語言、飲食、生活習慣……這也有你渴望接受的大自然土地…..在這裡你或許還可以再思考,爲什麽我們潛意識里,一直在追尋/嚮往表像乾淨、整齊及秩序,像歐洲、紐西蘭那样的城市.....那城市本身的深層結構、活力、自信、顏色及包容力還在嗎?


------


2012年8月18日.....離鄉第3周

想想我們在地球上能走過多少個地方。

出生的地方、求學的地方、旅遊的地方、工作的地方、移居的地方。
都在生命的抉擇點中,給了我們溫暖、震撼、感觸、回望、追憶……
每個角落都是刻畫著每個人的生命年輪、記憶的壘砌,而形成的地方。
有著當下生活的甘苦、酸甜。

出生的地方—故鄉,有祖輩的披荊斬棘、祖、父輩的容顏與記憶。
它是我們生命的起點,永恆的情感牽系。
求學、旅遊及工作的地方,是多元語言、文化、宗教的交匯點。

它也是讓我們在廣闊地球上漫遊、學習、磨礪及實現理想的基點。

如果移居的地方會是我們的終點,那也會是下一代人的起點。
我們就是這樣,不斷在地球的某個點轉移到另一個點。

不管是先進、發展中抑或落後土地。
每個生活的地方,都有著每個人的真情故事、生命細節的支撐。
它都在漸進賦予我們寬闊的人生觀。

-珍惜每個到過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