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媽媽:

 

飄零的枯葉,散满在街道,周圍的路人說著我聽不懂的語言,凋落的樹枝旁圍著青年踢毽歡呼聲,技巧好比踢著足球,這是越南盛行的傳統遊戲。枯葉陪襯的場景感覺陌生卻那麼耳熟……

 

踢毽—--是媽媽的童年趣味,好幾次我想追溯媽媽年代時,媽媽開場白就是:“小時候,我們最愛踢毽,我們剪了雞毛當管子,穿在銅錢上,踢啊!踢著!我那時也很厲害……”媽媽笑著比手的動作,雙眸中露出了孩童天真的喜氣,彷彿媽媽回到了童年。而我總試著想象媽媽當時的模樣,腦中盤旋一陣後,無法捕捉的景象,心裡流觴一絲失落。

 

眼角一掃而過,霎間看到那個身形瘦小的青年一個旋轉翻身後跳,一踢,毽子飛往側方,姿勢優美。嘴角淺笑,我想在那60年代的歲月里,也曾有過同樣的景象,那身輕如燕的影子,像媽媽的玩伴嗎?還是媽媽也是這樣?

 

每每從異鄉床榻上醒過來,看著路人騎著腳踏車穿梭在這時空中,我總錯覺以為自己回到媽媽的年代,才發現我對自己的媽媽,所知的故事是那麼的支離破碎。媽媽出生的年代,正直世界人口爆發的50年代嬰兒潮末代,媽媽也是大馬後日劇時期的第一代人,那時外公外婆仍處於家園重建時期,家境貧困,無法讓9個子女接受全面教育。16歲的媽媽,只能踏上新國異鄉路,爲家裡賺取生計......

 

思緒拉回,從小到大對媽媽的印象,深深刻劃的是那辛勤的背影,彎著身軀辛勤幹活,面對酒醉的爸爸,只能含着淚水把我們抱在一起,這條路走的坎坷艱辛……童年的美好,逐漸被我反叛性格所取代......不願面對國事、家事、掙脫不了理想與現實的情感糾結:“我想離開這個地方,遠遠的……”拉著行李,二度茫茫心情塔上他鄉路。那日,留下媽媽獨自用餐的身影。

 

因為想念媽媽,翻了翻《有一天,媽媽老了》,讀到洪媽媽的日記的那篇懷裡的孩子,才發現臉頰溼了。我想,媽媽的日記本,大概也有這樣的心聲。

 

懷裡的孩子們

 

年輕的時候,看著懷裡的孩子,

小寶寶的眼神好像是在看著媽媽說悄悄話。

我可愛的孩子,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小寶寶的嘴唇就像是沾上了奶水的花瓣一樣。

孩子拉了尿了,

媽媽就把孩子挪到乾淨的一邊,

自己躺在被孩子弄髒的地方。

媽媽把所有的愛都奉獻給了孩子。

躺在我懷中可愛的孩子们啊,

現在你們都去了哪兒,都去了哪兒?

 

 

483488_494909507198663_34588991_n  

如果有一天,当爸爸妈妈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请你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走。。。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一样

-圖說及圖片摘自網絡文章-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踢毽子 懷裡的孩子
    全站熱搜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