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h  

 

美國2014年經濟前景難逃週期衰退的迴圈?

 

過去,美國經濟存在著一種46年的衰退週期。如同經濟週期繁榮、衰退、蕭條、復甦規律。如今對於正處於牛市,其繁榮階段是會否將在2014年由盛轉衰?至於那些已然錯過復甦階段,或處於焦慮不安,大概只能把此刻的“牛市”稱之為復甦。

 

正當市場需求旺盛、訂單飽滿、生產趨升。看似美國經濟資金週轉靈便的時期。美國人整體的表現卻不儘然樂觀。從失業率、家庭債務持續居高不下,國內生產總值實體上持平。只有2013年次季房地產蓬勃發展成為亮點。然,績效顯著的部門也許最為不堪一擊。

 

根據美國國家預算案辦公CBO)預測2014年經濟前景時,不無顯得悲觀。該局預測2014年會是處於停滯不前的局面,失業率雖能稍好轉,唯僅能持續維持在8%左右。實體及潛在年均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從2019年至2023年續被竭力維持在2.25%。整體上,美國人2014年消費心態首要會是量入而出,收支相抵。意味著,牛市持續?衰退來臨?面面相觀。

 

追溯回2007年金融危機根源,房地產泡沫以至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經濟後在2008年陷入崩潰。儘管政府出手干預,經濟衰退迴圈反複。美聯儲系列措施不彰更帶領經濟走向失敗途徑。前後推行3輪量化寬鬆政策,印數萬億鈔票,持續每月向市場注入巨額。雖如被期待般刺激經濟成長,且引起逆向效應,幣值購買力萎縮,驅動了通貨膨脹。美元兌換他國匯率貶值。

 

若說要推行第4次的量化寬鬆政策更幾乎不可能,只因第3輪的寬鬆幾乎走向了無限期的(QE Eternity)。2008年美國債達到9.2萬億美元。根據白宮數據顯示,國債將在10年內推高至20萬億美元,占目前國內生產總值的140%。這也是繼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希臘、意大利、愛爾蘭等國,國債陸續破100%大關。

 

如此的國債高企並非新現象。自1900,諸多發達國家緊跟著也走向高企國債,且居高不下。實施的財政約束政策以支撐成長,明顯凸顯組織持續走向弱化。

 

5年來,經濟雖由美聯儲“扶住”,但經濟成長堪稱貧血體弱。國際貨幣基金(IMF)降低2013年世界經濟成長至3.6%及逐年走低。經濟的不平穩、爭執僵局、工商業不再相信政府。焦點在醫藥健保財政,惡化金融市場發展繼而弱化至法定底線。引發的低利潤也將殃及至裁員風波,百萬美國人失業。繼而,政府也會在稅務上開刀,增加及擴張稅收以及平衡中央收支。

 

2014年,我們拭目以待,特別是工商業界如何創新、發明、創業能力,重建實體經濟。

 

這也許是冷酷的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