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優秀的中層管理者:

 

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講師兼管理專家曾過:“做管理,第一個要管好自己。”。在他的管理模式中,主要遵循4-3-2-1原則。即40%的精力用來自我管理,30%的精力用來向下管理、20%精力用來向上管理,10%的精力用來平行管理。

 

第一、自我管理的精髓就是自律、公正、謙和、向上、寬容、慎言、情緒平和。把管理好自己放在第一位,一方面是樹立標杆作用,為下屬帶來好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個人職業不斷提升。

 

第二、一名優秀的企業中層管理者還要有科學決策能力和較強的執行力。思想決定行為,思路決定出路。通俗一點來說既是化繁為簡和化簡為繁的能力。化繁為簡,對上級彙報工作時,要有重點,處理事務要快速穩妥,能自己決斷處理的決不要找領導,要行使好自己的權利。既要對行使後的權利帶有問責精神,哪怕決策一旦被領導否決,首要內在要沉穩堅定、不洩氣,了解被否決原因所在,以作提點及改善。至於對下是要把外部錯綜複雜的信息,經過整合過濾后告訴大家,比如說行動目標…不要事無鉅細,什麽信息都向職工傳遞。此前提也需具備良好的心裡承受力,要把壓力及理不清的信息留給自己,給職工的永遠是動力和清晰的思路。

同時,在牽涉至個人情緒化引發的錯綜複雜事件,作為一個管理者,此時更要清晰地抽身出來,看待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後而避開個人情緒問題,重點在事件本質,勿要與下級一併陷入鬧情緒的漩渦中。

 

 

化簡為繁,當管理者接到上級安排下來的任務后,要迅速把簡單問題快速分解細化,層層落實到部門、崗位、個人,貫徹及推動較強的執行力。

第三、一名優秀的中層管理者要善於培養下屬,建立團隊。要知人善用,會激勵人,用團隊的力量達成工作目標。在企業的管理中,沒有優秀的個人,只有優秀的團隊。就像一張桌子,沒有桌腳(中)、沒有螺絲釘(下),單憑桌面板,設計再美也不成桌。想劉邦出身寒微,才思平常,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文不如張良,武不如韓信,治國安邦不如蕭何呀。他之所以在群雄中脫穎而出,關鍵也是由於他善於用人,識才、育才、留才,才能帶領出一支優秀的團隊。

 

第四、管理者要善於溝通。所謂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互動學習及實現雙贏。這是成功人士幾乎都具備的特徵及重要的基本條件。之所此為必備條件,因為只有溝通才能消除各種誤會,及時修正管理中的一些紕漏與錯誤,避免出現失誤,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團隊精神。而且溝通甚至可以變競爭對手為合作夥伴。就比如在摩多羅拉公司,有一個培訓高級經理的遊戲叫“拍賣遊戲”。拍賣的規則是:一,報價應逐漸上升;二、發現錢不夠用或不值得買時可以放棄,誰報價高賣給誰;三、這個遊戲沒低價。當時有三對人配合,前兩隊都是背靠背站著,各自報價把商品買到手。最後一對則是面對面站著,事先雙方進行溝通,商議在不違背拍賣規則前提下,以最低的錢把商品買到手……

 

第五、管理者要有持續的學習力。現在已進入快魚吃慢魚的知識兼經驗的經濟時代,科技資訊的發達,致使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管理者更必須堅持學習,不斷地進行知識儲備和更新,注入在累積的經驗中,完善知識結構且持續為自己“增值”,順應企業改革發展的需要。

 

第六、大智若愚的智慧


領導者自有謀略,管理者無缺智慧。對於廣泛接觸各個層面的中層領導者而言,更需要智慧,而且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智慧,而不是精明算計的智慧。這種智慧表現在對上層保持本色不諂媚,對下屬中正仁和不擺譜,對驚喜之事由衷地欣賞不遮掩,對煩擾的事保持冷靜不厭煩。體現出這樣地智慧會讓所有的同事都堅信你在管理崗位的合適和必要,既能找到和睦的歸屬感,又能看到組織環境的穩定。

總歸而言,任何組織的中層管理者都是充滿了責任和挑戰的經營群體,他們承上啓下、協調資源,爲組織的長久發展而盡職盡責。中層管理者沒有一定的級別界限,主要還是指能準確的理解上層領導的計劃意圖,並運用各種素質確保下屬和自己共同完成任務的中層管理人員。作爲中層管理者,既要嚴格貫徹組織高層的戰略意圖,又需要結合本部門具體狀況合理配置資源,充分調動下屬積極性,發揮團隊的合作能力與創造能力,堅定地執行計劃,進行具體的操作運營。這是任何組織中難度頗大的工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層管理者
    全站熱搜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