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論壇:回返咖啡館:當誠信已成垃圾
黃金城

 多年以後,人們或許會記著709那個黃花盛開的下午,也不敢忘記「正義至上,情在人間」的《星洲日報》給他們書寫了扭曲事實的天下奇文。

 今年七月,「正義至上,情在人間」的《星洲日報》圍剿雪蘭莪州立法議會議長拿督鄧章欽期間,「大馬華文報刊編輯人協會」(編協)「淪為報霸張曉卿頭家門下的『大中華媒體共榮圈媒體高層俱樂部』」,以致配合演出,發了一篇護主文告,在編協的歷中留下「可疑」的一章。而鄧章欽6月28日在古玉梁新書推介禮上的要點,不過是存在己久,廣為業界所知的「華文報水準滑落」問題。

當時,我寫了篇文章,說「當年編協的發起人,如朱自存老先生等,見到編協淪為張曉卿集團的「私器」,或許有百般滋味在心頭吧。」

文章發表不久後,收到了一封新加坡的來信。一位不具名的讀者在信中說:「網上閱大作有關馬來西亞華文報刊編輯人協會一文,謹將手上存有的資料上供參考。」

這位讀者寄了幾張珍貴的剪報複印本。其中一張剪報是1980年9月29日的《星洲日報》,內容是編協成立,並選出第一屆理事的新聞。當時的《星洲日報》總編輯黃宗理先生也是發起人之一。首任會長為時任《南洋商報》總編輯的朱自存先生。(有關黃宗理與「純種報人」劉鑑銓的「鬥爭史」,可參考古玉梁《報業風雲半世紀》一書)

朱先生在編協成立的歷史性演說中說:「本地刊物的水準有下降的趨勢,為了提高水準,編輯部的全體工作人員,必需加強進修,共同研究,才能夠到到這個目標。」

另一張剪報是1979年12月31日的《韓曦報》。內容是第六屆大馬華文報業研討會的報導。根據報導,時任《南洋商報》總編輯的朱自存先生在會上說,「以他卅年新聞工作的經驗,還時常有錯誤,所以無論記者編輯都要互相學習」。

朱自存先生等報業先進在31年前的心血,到了雪州議長鄧章欽發表「華文報水準滑落」的2011年6月28日,或說「正義至上,情在人間」的《星洲日報》社長張曉卿聯同馬華公會收購南洋報業的2001年5月28日,間中的變化,教人百感交集。

關於「華文報水準滑落」的問題,再否認已沒有意義。編協創會會長朱老先生當年頭成立編協,目標之一,當然也是「本地刊物(包括華文報)的水準有下降的趨勢」,希望力挽狂瀾於未倒。前輩的苦心,當然不是「要以優秀的中華文化來壟斷報業」的張曉卿之流可堪比擬的。至於張以下的「純種報人」、「半純種報人」或者「媒體小兵」,更是等而下之,不值一提。編協全體理事都在幫張曉卿打工的年代,再談「獨立」云云,必成全球笑柄。(感謝這位提供剪報的讀者,我相信,他是報業的前輩。因為不忍見前人心血付諸東流,特將私人珍藏影印寄出,希望討個說法。)

上個星期鬧了一輪笑話後,昨天《星洲日報》又來了一個「媒體小兵」登台獻技,把《星洲日報》扭曲《經濟學人》的文章,叫做「基本上屬於角度立場問題,原本出發點單純」。看在行家眼裡,是要笑斷肝腸的。讀者不乏中英文俱佳者,如果有人將《星洲日報》的「英文版」(http://www.mysinchew.com/node/60745)比較《經濟學人》專題文章原文:http://www.economist.com/node/18928416,就肯定會再笑多幾次。本文不揣淺陋,一再註明文章出處,也秉持咖啡館「眾聲喧嘩」的特點,讓讀者可以自行檢驗究竟是《星洲日報》害了你,還是「角度立場問題」。

多年以後,人們或許會記著709那個黃花盛開的下午,也不敢忘記「正義至上,情在人間」的《星洲日報》給他們書寫了扭曲事實的天下奇文。咱們喝咖啡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