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    涼爽的陰天

豬哥亮啊豬哥亮!

 

這個廳,簡單的擺設,小喬卷髮披肩坐在電視機前,手背輕觸眼眶。她被《萬秀豬王》里的豬哥亮黃色、語言笑話笑得淚眼直流。這個此刻悠閒的廳,因螢幕上龍千玉姐弟《用心》、《天意》歌曲詞意,空氣里因一種被喚醒的記憶,像乾凅的心田被一溪流水潺潺而過,化成暖流。

 

80年代,一間獨立板屋,不讓陽光從窗戶流入的漆黑房內,一個只穿著藍色短褲老伯,躺臥在竹藤編織的搖椅上,口里含著煙斗繼探出一口氣,嘴里念念有詞。小喬與姐姐走進房里向老伯撒嬌,五音不全的福建奶音喃著“阿公,給我5毛錢,我們要借豬哥亮錄像片……”這兩個女孩拿了阿公的一塊錢,坐在三伯父摩哆後座,到巴口大街卡帶出租中心借了錄影片。那年,豬哥亮是巴口新村家喻戶曉熟知的“人物”。可,沒有記憶告訴小喬,曾經小孩吵架常掛在嘴上罵人好色的“豬哥di gor bei”,是不是因“豬哥亮”影片笑話潛移默化方式學會了!

 

此時,螢幕中搭檔的豬哥亮與陳亞蘭,已無法掩飾歲月留在他們臉頰上的痕跡,只是80年代的豬哥亮如今還是豬哥亮,而深烙在小喬腦海里的陳亞蘭,依然是她90年代身扮男裝演繹的乞丐皇帝薛平貴,讓狄鶯飾的王寶釧寒守苦窯18……

 

此刻還有多少巴口人會想起,曾經錄影帶出租中心,從門外至玻璃隔著的彩色海報、一層一層且整齊並排在架上,清晰印著由楊麗花、許秀蓮、司馬玉橋、陳亞蘭、葉青、黃香蓮、狄鶯等人各別領街主演的歌仔戲的畫像,還有那些年追不完的連續劇《媽祖過臺灣》、《包青天》及《七俠五義》等等。

 

從這家簡陋雙層木屋到毗鄰的半獨立木屋,這條街的小孩們,學著包大人的口吻:……來人啊,把人犯陳世美帶公堂….公堂內“威武……”聲仿佛衝破了“肅靜”牌匾的威嚴….多少的威武聲后,等來的是“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伺候,包大人令牌一丟:“斬!”。成群的孩童是這麼癡癡的相信公堂上的“明鏡高懸”,把劇里的“鐵面無私”、幕幕赴湯蹈火、共赴時艱、兒女情長且俠義愛情,憧憬成"長大后的世間樣貌”。

 

如果說,童年成長時期是人格定型的起點,小喬成長在祖、父、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聽著祖父憤憤有詞的共產政治語言,在祖輩影響觀賞的戲劇、聽著《金包銀》苦澀無奈人生,長期耳濡目染,儒家思想潛移默化塑造了她的人格和品味。

告別童年,小喬報讀了本土國中直至本地大專教育,17年的多元求學生涯,學著融入與不同文化背景的馬來同胞、印度同胞、卡大山、杜順、中國、中東國際留學生,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那些年提筆記憶著《Sayang Kinabalu》舞悅著 Sumazao當時,邊睡邊學著西方經濟學、暢流在亞當斯密的道德理想…...聽著馬來歌曲、唱著Taat SetiaCinta ku bukan cinta biasa......繼續耳熟於港臺中文歌娛樂中、偶來西方音樂,詩人艾略特的輕筆寫著起點與終點的憂傷情懷…..小喬就這樣過著多元生活,但她的各文化底蘊都不扎實,只能繼續不斷追溯及學著融入彼此。

 

《龍應台的大江大海》探索著一個大時代的精神讓小喬感動不已,甚至喚醒她探詢自己的根源出處。聽長輩說那是中醫、武術綜合的書香世家,唯當年的曾祖南洋抵達麻坡后,走過當時的英殖民、日本時期氛圍,曾祖的醫術到祖母那一代,沒有相傳下一代,斷層。當小喬想追溯曾祖福建永春社前祖籍時,無奈歷史已是支離破碎。兒時無意中翻閱的家族書經,卻因不愛惜書而無所謂的把它丟在一旁,如今書已不在,歷史幾乎難以全面的拼湊。

 

豬哥亮“人生變化起落那麼大,夢若醒路就隨人行,翻山過嶺猶原要認命,感情可貴親像紙….”小喬自祖父祖母搬離老厝后,豬哥亮節目隨即消逝在喬伊斯年少的記憶中,那大概已超過13年。此刻正是歷經了世事變化的喬,坐在電視前繼續因豬哥亮瘋話連大笑不已……站在屋簷底下,涼風徐徐吹來,今夜的夜空想必也跟90年代的顏色相似。歷史的情景,在夜深靜寂中又不輕易間在這個轉彎地方暮然的相似。

DSC01621  

 

——用經歷寫出生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