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心情手記 (5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525217_10151366094337256_1826340958_n  

 

那一絲的傷  流過心田

心傷  因   所相信の人 總是站在資本  利益の角度....

來欺騙  我的傻

 

--相信傻勁力量大-- 再加油!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18    涼爽的陰天

豬哥亮啊豬哥亮!

 

這個廳,簡單的擺設,小喬卷髮披肩坐在電視機前,手背輕觸眼眶。她被《萬秀豬王》里的豬哥亮黃色、語言笑話笑得淚眼直流。這個此刻悠閒的廳,因螢幕上龍千玉姐弟《用心》、《天意》歌曲詞意,空氣里因一種被喚醒的記憶,像乾凅的心田被一溪流水潺潺而過,化成暖流。

 

80年代,一間獨立板屋,不讓陽光從窗戶流入的漆黑房內,一個只穿著藍色短褲老伯,躺臥在竹藤編織的搖椅上,口里含著煙斗繼探出一口氣,嘴里念念有詞。小喬與姐姐走進房里向老伯撒嬌,五音不全的福建奶音喃著“阿公,給我5毛錢,我們要借豬哥亮錄像片……”這兩個女孩拿了阿公的一塊錢,坐在三伯父摩哆後座,到巴口大街卡帶出租中心借了錄影片。那年,豬哥亮是巴口新村家喻戶曉熟知的“人物”。可,沒有記憶告訴小喬,曾經小孩吵架常掛在嘴上罵人好色的“豬哥di gor bei”,是不是因“豬哥亮”影片笑話潛移默化方式學會了!

 

此時,螢幕中搭檔的豬哥亮與陳亞蘭,已無法掩飾歲月留在他們臉頰上的痕跡,只是80年代的豬哥亮如今還是豬哥亮,而深烙在小喬腦海里的陳亞蘭,依然是她90年代身扮男裝演繹的乞丐皇帝薛平貴,讓狄鶯飾的王寶釧寒守苦窯18……

 

此刻還有多少巴口人會想起,曾經錄影帶出租中心,從門外至玻璃隔著的彩色海報、一層一層且整齊並排在架上,清晰印著由楊麗花、許秀蓮、司馬玉橋、陳亞蘭、葉青、黃香蓮、狄鶯等人各別領街主演的歌仔戲的畫像,還有那些年追不完的連續劇《媽祖過臺灣》、《包青天》及《七俠五義》等等。

 

從這家簡陋雙層木屋到毗鄰的半獨立木屋,這條街的小孩們,學著包大人的口吻:……來人啊,把人犯陳世美帶公堂….公堂內“威武……”聲仿佛衝破了“肅靜”牌匾的威嚴….多少的威武聲后,等來的是“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伺候,包大人令牌一丟:“斬!”。成群的孩童是這麼癡癡的相信公堂上的“明鏡高懸”,把劇里的“鐵面無私”、幕幕赴湯蹈火、共赴時艱、兒女情長且俠義愛情,憧憬成"長大后的世間樣貌”。

 

如果說,童年成長時期是人格定型的起點,小喬成長在祖、父、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聽著祖父憤憤有詞的共產政治語言,在祖輩影響觀賞的戲劇、聽著《金包銀》苦澀無奈人生,長期耳濡目染,儒家思想潛移默化塑造了她的人格和品味。

告別童年,小喬報讀了本土國中直至本地大專教育,17年的多元求學生涯,學著融入與不同文化背景的馬來同胞、印度同胞、卡大山、杜順、中國、中東國際留學生,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那些年提筆記憶著《Sayang Kinabalu》舞悅著 Sumazao當時,邊睡邊學著西方經濟學、暢流在亞當斯密的道德理想…...聽著馬來歌曲、唱著Taat SetiaCinta ku bukan cinta biasa......繼續耳熟於港臺中文歌娛樂中、偶來西方音樂,詩人艾略特的輕筆寫著起點與終點的憂傷情懷…..小喬就這樣過著多元生活,但她的各文化底蘊都不扎實,只能繼續不斷追溯及學著融入彼此。

 

《龍應台的大江大海》探索著一個大時代的精神讓小喬感動不已,甚至喚醒她探詢自己的根源出處。聽長輩說那是中醫、武術綜合的書香世家,唯當年的曾祖南洋抵達麻坡后,走過當時的英殖民、日本時期氛圍,曾祖的醫術到祖母那一代,沒有相傳下一代,斷層。當小喬想追溯曾祖福建永春社前祖籍時,無奈歷史已是支離破碎。兒時無意中翻閱的家族書經,卻因不愛惜書而無所謂的把它丟在一旁,如今書已不在,歷史幾乎難以全面的拼湊。

 

豬哥亮“人生變化起落那麼大,夢若醒路就隨人行,翻山過嶺猶原要認命,感情可貴親像紙….”小喬自祖父祖母搬離老厝后,豬哥亮節目隨即消逝在喬伊斯年少的記憶中,那大概已超過13年。此刻正是歷經了世事變化的喬,坐在電視前繼續因豬哥亮瘋話連大笑不已……站在屋簷底下,涼風徐徐吹來,今夜的夜空想必也跟90年代的顏色相似。歷史的情景,在夜深靜寂中又不輕易間在這個轉彎地方暮然的相似。

DSC01621  

 

——用經歷寫出生命——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5日,回家投票,倒數中……

倒數計時,距離投票日……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1,2,3,4,5

P1010654_副本  

537782_10151404303635539_1577268665_n  

 

 

 

330                           晴天

 

 漫不經心的臉書牆上滑動箭頭,凝視著主頁內不斷更新的資訊,國會仍未解散,臉書卻已瀰漫了朝野煙硝烽火味,腦海里浮現了黃進發文筆下“願是壓垮駱駝的有用麥稈”的畫面……心血來潮隨筆繪圖,圖片傳到了南京古都……

 

結果,好好笑地如你所說,我畫了一隻怪物,只好自嘲畫畫天分不夠,畫不出腦海的畫面……我假想著“跟進”前一幅畫的意境,畫一隻快被麥稈壓垮的駱駝,不知還有多少根麥稈才能壓垮駱駝,也不知道最後一根壓倒駱駝的麥稈是哪一根,但是每一根都不能少,身居海外的我們也要把握手中的一票……回家投票

 

“一根拒絕在駱駝背上缺席的麥稈……我不知道最後一根壓倒駱駝背上的麥稈來了沒,如果它來了,我不會現在離開,成為讓那駱駝多活一天的那根麥稈,如果它還沒來,我會在駱駝背上繼續等待。我或許會掉落在地上,被駱駝踩踏,然而,倉庫不是我的避風港,等著被咀嚼不是我選擇的命運”——黃進發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一直等不到船!?

P1010517_副本  

那艘船其實來了,可我一直看不到.......

就像在夢裡,我一直看不到你的臉孔。

——夢境——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57764_10151303821595429_2109080818_n  

 

攝影:溫偉傑

 

夕陽~晨曦

 

夕陽染黃了天邊,波紋粼粼揮灑在海面上。

流沙細細從指縫中流過,任由光陰流逝在波濤聲中。


瞧,美麗的夕陽回眸微笑,怡人的光景。

瞧,彼岸的人群歡呼雀躍,好像在訴說夕陽的美好。


而,夕陽總在黃昏以後,趕著去裝飾地球的另一邊。

直到另一邊的夕陽回眸,我在這等待晨曦......

晨曦易夕。夕陽易晨。


日複日,就像海面上形成的波紋,在寫著一首美好曲詞。

我只願,美好永恆。




-走在平陽省-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の相機

 


拎著你,按下快門,每一個鏡頭都隱藏著光陰的故事。


你累積了太多美麗的故事,且也累積太多悲傷的神情。
你累積了太多的強權霸氣狂笑聲,且也累積了太多人的無奈聲。
你曾因抉擇中,迷失在人文攝像與職業的一線霎間。

 IMG_8678  

 

拎著你  看了許多檯面上風光的掌聲,多少人的榮譽輕載在鍵盤上的墨跡間。

同樣的檯面,你也看了無數人因光輝漸失,垂頭沮喪走在冷風徐徐的河岸角落。

 

 

讓你欣賞了人間的美麗,被感染了人間處處的溫情。

卻在轉角間,也讓你看了冷漠的眼角,樹蔭下孤零零的白髮身影,任由飄落的枯葉陪衬著,

還有無家可歸的人兒,不分晝夜地流浪在熙攘街頭。

 

 

拎著你  站在黑夜的大道中,看著天倫破碎的淚水,

等待著冷冰的親人被裝進無情黑膠袋內,從此陰陽兩隔。

帶你穿梭在無數個冷淒黑夜的時空,也帶你看了幕幕人性冷血的殘害悲劇。

同樣夜裡,你也看了迎來新生命的欣悅,你看著街燈與月光相輝閃爍的美麗。

 

嘴角一抹淺笑,你流連在自古以來悲歡離合、人性美與醜的兩難全之間。

 

 

你說  屢次的大災難/大水災出現得沒有道理。

但我只能拎著你,坐在小船上涉水而過,任由風吹雨打。

還有宛如黑夜里出現的紅太陽,連環爆炸聲響徹雲霄,

你也看到火舌的無情,火焰的熾熱,吞噬了人們的心血。

 

是啊!讓你看到天災與人禍當前的無奈,

你諷刺說,災難承托著有些人在貪婪的活著。

 

你也看過了他們,那是強權傲慢,只是在你的快門下,豹君變得斯溫。
由著他們淡描而過少數血淚水的呐喊聲。
閉上眼,說不出他們的醜陋。

 

 

肅穆的法庭內,痛哭失聲的母親喊著:孩子,還我孩子……
肅穆的法庭外,睜著眼晴說瞎話的野蠻人,目光咄咄逼人…

 

你說,這只是冰山一角。

 

你說,廣角下最好的構圖應該是,死囚冷漠的眼神,權勢貪婪者站在背後的狂笑姿態,既能概括性描寫一切。

但是,你也矛盾了,你說那也許是假象。

因為那雙“看不見的手”不會真實出現在鏡頭前,我無言以對。

 

 IMG_3203  

 

幸福的  你有無數臺共同患難的相機,相聚情誼。
還有如詩畫般純樸的山水美景,讓你沉醉其中……
只是,你終究還是因現實與理想兩難而出走了。

 

 


拋下所有的歡笑聲,還有你最不願看到的悲傷神情。

你走在香港的繁華大道,輕薄衣裳跑在南京古都的冷夜中…

你看了藏書閣海涵量,細細品嘗書香淡淡的愜意。

你橫空而過看著雲層朵朵,迷失在地圖上不同點的片刻時光。

 

其實,你也說不出那是享受當下的喜悅,還是拋棄自己在孤獨的角落。

後來,你到完全不熟悉的地方,把自己藏在你未曾想過的真實場景中。

我拎著另一台相機,平靜的看著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如果我再給你生命力,你會是我最好的記者(生活記述者)……

 

 

-懷舊篇-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cle MU, apa kata mu...


Uncle MU, esok kita berjumpa lagi,

Uncle MU, masih ingat kita dah bersarapan kali-kali...

Uncle MU, kita tak mau sarapan lagi… 

yang kita mau, yang kita harapkan…

Semoga kerajaan membimbing dan mendidik generasi kita menuju kebahagiaan, demi kehidupan yang agak baik…


Uncle MU, masih ingat banjir besar di kampong kita?

Kita agak risau hari demi hari walaupun sarapan tu begitu sedap…

Uncle MU, gaji kita tak cukup tiap hujung bulan...

Unlce MU, kita tak sanggup beli rumah juga…

Uncle MU, inflasi dah makin kuat, seumpamanya harimau yang dilepaskan...

Adakah uncle MU risau akan hari pencemaran LYNAS melanda,nyawa anak-anak kita terancam...?

Apa kata lagi lindungan kehidupan laut kita bersama- sama? 


Uncle MU, kita bimbang juga kesanggupan anak-anak kita demi menerima mata pelajaran Sejarah selama 6 jam….

Lagi... kemungkinan anak-anak berumur 5 tahun dah terpaksa bersekolah sepanjang hari….

Uncle MU bolehkah dengar kata anak-anak MU...

Uncle MU, apa kata mu!?

  示例图片_03  

--suara seorang ibu kepada uncle Muhyiddin--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的起點

 

上了船,就是一生,也是數代人的命運。19世紀的中國大陸百姓頻臨饑荒及動亂之苦,曾祖父在中國歷經了生死離別,從中國福建永春縣的祖家,上了某個碼頭,遠渡南洋到馬六甲跨海峽西岸--麻坡,開創新生活。

 

那是英殖民地時代,據二叔婆形容,曾祖父抵達麻坡后,在巴力峇九橡膠園地附近開設了一間店鋪--“永順興”,這塊牌匾依舊掛在我家大門上方。而曾祖父除了經商,也是一名中醫師兼永春拳教練。至於祖父,是在5歲那年才隨著與曾祖母飄揚而來,與曾祖夫相聚。后在父母主婚下,與祖母結連理,落地生根,綿延後代。

 

直至1948年中旬,馬共(共產黨)活躍時局緊張。爲了防止接濟馬共,以及避免人民受到馬共的威脅。英殖民地政府頒發緊急法令,宣佈讓馬來亞各地的華人展開了新村移殖計劃,曾祖父在1950年即被強制遷居到--巴口新村。

 

爸爸以前說過,曾祖及祖父們被遷移聚集在新村后,英政府也在村內成立了自衛團,限制糧食流動及實施糧食分配,他們夜間宵禁。出外工作時必須被搜身檢驗,以被嚴謹提防村民攜帶物品接濟馬共。

 

根據史載,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從英殖民手中獲得獨立,局勢才恢復平靜。新村持續性地發展,從父輩50年代至70年代的務農、墾種、割膠、開採錫礦等,轉型至90年代的中小型工業,成為傳統的香料業、傢俱業、紡織工業密集地。而祖母則在家生產豆腐及手工面手藝,由家庭成員協助。

 

60年代,父母告別了麻河河畔渡輪的生活,麻橋拉近了實廊8條與巴口新村的距離。70年代,22歲的母親與年長一歲的父親相戀半年后共結連理。婚後生下我們6兄弟姐妹。

 

每年的9月25日—我生日這天---母難日,我想起了余光中母難日的三題之一“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一次,你生命的告終,第一次我不會記得,是聽你說的,第二次你不會曉得,我說了也沒用,但是兩次的哭聲中間啊!有無窮無盡的笑聲,一篇又一篇迴蕩了整整30年,你都曉得我都記得。”
……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見吧!媽媽

 

思鄉

 

見吧!媽媽

汽車引擎聲劃破了清晨的寂靜。
掀開後車廂的一霎間,
用力的一記頭錘,覆蓋了行李箱。

瞧,航行燈在夜空一閃一閃地,
我的班機即將再次起飛。

媽媽,您不要悄悄的為我流淚,

也不要為我牽掛。

當我從遠地歸鄉而來,

再來給媽媽更幸福的生活。
 
--離鄉--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見,書臺  

 

我的起點里有我的終點。
 

書櫃。2012年7月2日是小喬步入社會第6年。抬頭看,4排佔半面牆書櫃架上,整齊排列商業、數理統計等經濟書籍。小喬腦海中呈現詩人艾略特《東科克》首句與末句的詩詞:“我的起點里有我的終點。我的終點里有我的起點”。而小喬這些年一直不停的探索,希望這一切探索的終點,將會回到她啟程之處,並且不斷地認識新的地方。

2006年9月2日,手中握著“數學與經濟理學士”學位,告別了東馬沙巴大學步入了社會。小喬首選在距離南馬家鄉480公里路程的金馬倫農業銀行貸款部門,接受6個月的金融交易業務實習。然而,結束實習培訓回返家鄉,她卻沒有停下腳步轉換了跑道,轉移至極具挑戰性的市場行銷及媒體行業,成為柔佛北部的新聞記者。

小喬在4年不長不短媒體生涯中,其實一直在匆匆忙忙地趕路,日均工作量佔據了每日逾12個小時,周休時間北上博特拉大學自修經濟學。身為一名記者,為了保持中立,小喬唯有不斷學習媒體專業的知識,任何場合不斷提問,讓自己從單純的5個W(who,when,where,what,why)記述層面當中,能夠在社會背景的坐標上提升到觀察層面,給受眾不同的思考框架。

除了獨立開設了官方、司法及社會各階層的人脈網絡。小喬期間採訪近百名柔州領袖,走在民間地毯式的搜尋民意,最重要的是,因受訪者的互動性,發現採訪“不斷提問”可以幫助自己鍛煉思考模式,提升獨立思辨能力。在接觸思維的不同方式及角度,學習了包容及接受不同觀點及論述。

唯,記者職業因時效性關係,小喬最想專注的經濟及政治板塊,最終只流於表面的文字表達,以及受限在地方新聞的框架。從採訪、工作日24小時的隨機待命、路程至編寫,思考總是匆忙,且因此與所興趣的市場經濟脈動漸行漸遠。

2012年一月小喬選擇離職,藉此停下腳步遠赴南京大學商學院,旁聽學期世界經濟研究課程。與當地碩博學生的交流,除了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參與企業與市場論壇,淺見業務銷售是競爭市場中,推動企業成長的火車頭。 

回顧自己走過的路,小喬赫然明白自己在繁忙平穩生活中,忘了最初的夢想。因想證明自己而一直來只努力去做,卻未能為自己尋找職業生涯的定位。結束了媒體生涯后,儘管仍無法看到未來的終點。然而在長達155天待業中,小喬不斷閱讀經濟書籍及更新資訊,讓自己貼近當前世界經濟脈動。

如今,當世界不只是市場,而是競爭者。她相信自己能夠把媒體生涯所琢磨的歷練,綜合在經濟知識的基礎,回到市場業務起點,重新奮鬥學習,確保企業獲得利潤及達到業績目標,希望未來能走在國際市場競爭的前端。

 

 

小喬與緯樹:

小喬在機緣巧合前輩介紹下,認識緯樹。雖然仍處於“初相識”的階段。她幾日內回到主板消費產品股,網羅了緯樹的資訊。從台資緯樹傢具股份有限公司的使命與願景“我們,渴求成為世界級的系列居家品牌的傢具製造商,且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及社會服務並行”。

 

緯樹一路擴展到越南設立傢具製造廠房,生產系列木製傢具,其中高達99%產品銷售到美國、加拿大、歐洲、非洲、澳洲、紐西蘭、日本及中東等國家。公司核心業務也包括在東南亞國家獲取傢具原料。諸如橡膠木、纖維板、白楊木等。都分別來自馬來西亞、泰國、越南、遼國、緬甸等,另也有來自美國及紐西蘭一帶。

 

緯樹早前雖面對歐美國家經濟放緩,唯已故公司執行董事林鑫鏗仍堅信傢具產品需求量不受經濟放緩影響。前景保持樂觀,公司且考慮進軍綠色工業領域。綜合分析員及彭博社資料顯示,緯樹在越南的廠房過去每月生產超過3000萬令吉的產品。除了都擁有良好的執行記錄就財務表現,截至2011年12月,淨收入也超過一億令吉,利潤率逾6%。

 

小喬深信,緯樹是一間值得她用未來生命投資的職業生涯。顯然現階段,對於緯樹市場業務部門,她仍處於懵懂階段,仍有需要加把勁的去學習及規劃。

 

####小喬####

 

自幼沒有因哮喘病而放棄了童年的夢想,16歲那年加入跆拳道,自始一發不可收拾的在疯狂的愛著體育,還記得第一次站在跑道上的小喬,第一次在跆拳道自由搏鬥場上,她都輸在起跑點,頻頻處於挨打的局面。

 

只是沒有放棄自己,直至高中及大學,田徑、跆拳道、軍訓幾乎佔據了她的學習生涯的大部份時間。后在選拔參賽中,從州級代表學校至國際比賽。2005年,小喬代表沙巴大學及馬來西亞遠赴澳洲達爾文,參與跆拳道國際校園公開賽項目,這是她運動生涯中最大的滿足感。當時巧遇了台北代表楊淑君及朱木炎。返國后,選擇課業而暫停了跆拳道特訓。

 

2008年,楊淑君的努力讓她踏上北京奧運會舞臺,小喬回到家鄉麻坡成為新聞從業員。跆拳道轉而成為業餘愛好活動。儘管如此,跆拳道運動培养了小喬坚忍不拔、面对困难且吃苦的精神,雖然甫在今年2月的職場道路上選擇了轉換跑道,小喬相信當中有著希望自己不斷進取的信念。

 

那金光粼粼的南中國海,彼岸曾經有著小喬待飛的夢想,只是她只能徒然在家鄉麻河旁等待,就像不會飛的雏鳥,因自己的力量不夠而感歎。如果有機會去越南成為另一個發展起點,不管會不會因失去的現有而變得更加迷失,小喬已做好準備,再度挑戰自己。 

 

July 2, 2012.  I was standing in front of my bookshelf and stunned there. Staring at bookshelf, books about economic, behavioural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aught my eye. This will be my sixth year work life at Muar, my hometown, after I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Always something there to remind me is the first sentence and last sentences of the poem of Thomas Stearns Eliot “In my beginning is my end. In my end is my beginning”.

2006 September 2, I am graduated as Bachelor of Science with Honours (Mathematics with Economics) second class with my final year research in the titl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Malaysia exports during the current flexible exchange rate”.

Amazingly, after finished training in Agricultural bank, Cameron Highland 2006. My work life has changed channel from financial and marketing field to mass media.  Across the work exploration, I set out to improve myself with continuously in economic knowledge.

During free time, I have attended lecture in University Putra Malaysia, such as Economic, Business Statistics etc. Slowly and steadily, it became a part of me and inherent desire to know it deeper. I wishes all of my exploration will return to beginning, leading me involve in emerging economic market environment, and continue to grow in this field.

If opportunity knocks, I am hoping to get an offer of a position outside country, especially in global traded goods.

Willing to learn and face the challenge.

Getting asthma since childhood yet had given up my childhood’s dream. I have been training in Taekwondo when I was 16 years old, achieved third degree black belt by the time I was 24 years old. During the school time, I spent almost all of my time in sports activities and military training. Finally, I gained a few opportunities to represent state in multiple competitions such as International Taekwondo games, Darwin Australia, and half marathon event around Johor and Sabah.

With my motivate spirit and academic background; I believe that I was  one of the capable and competent people who can work under the pressure, the trait is needed in during my journalist work position for 4 years, I  handled it well while faced tight deadlines each day.

To be specific, my du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are handed to write professionally about the local events, public issues, police statement, court cases, politic and economic trend. I have interviewed more than hundred leaders and people.

During the time, I have to learn strategies of reporting deeply through Mass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books as to improve my general knowledge and “Asking” Skill.  Stated in review5 W questions (who, when, where, what, why), I further to coordinate all the issues with social background, and provide different framework thinking to public.

Moreover, I already established network of contacts across government department and organizations, which were served to be a source of information and a pool of resources. In order to makes sure the information is accurate, fair, and truthful and balanced manner. I have to uncover facts and accomplished through research and active in community works. Even though I had to face all obstacles and threaten when reporting a crime case and social issues.

January 2012, end up my journalism life in order to find a position where I could use my education and related experience. As Peter Drucker quotations “Knowledge has to be improved, challenged, and increased constantly, or it vanishes.”

Latitude Tree and Me

I has met with a predecessor coincidentally and I was realizing that Latitude Tree (Vietnam) Co. Ltd on the lookout for exceptional individuals. I am keen to enhance my career involved in develop marketing campaigns to promote the product, service or idea etc.

As I know, despite the demand slowdown in major markets like US and Europe earlier, former Executive Directors Lin Tzu-Keng steadily and continuously to recognition his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keep optimistic outlook. He told to media that, the Group was in consideration involved in Green industry.

Above statement lead me to believe that The Group were united in their Mission: “We aspire to become a world class integrated household furniture manufacturer co-exist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the society it serves” from its humble beginning in 1988.

Combining with corporate profile and Bloomberg analyst, The Group manufactures and sells indoor wooden furniture using a variety of composition wood as well as solid wood materials such as poplar, pine, oak and rubber wood. Approximately 90% of the products are expor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Europe, South Africa, Australia, New Zealand, Japan and the Middle East Countries.

Analyst showed The Group production reached 30 million Ringgit monthly. In addition to have a good record of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as of December 2011, net income also more than one hundred million ringgit, and profit margin of more than 6 percent.

Since the global market has become greatly competitive economies and I have deep interest in market economies and commitment to delve into this helped me to make up my mind towards this as my future works. Finally, I hopes to have som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group in the future.

My Family

There are my mum and 6 siblings in my family.  I have three brothers and two sisters.  I am the fourth of my brothers and sister. My eldest brother is the pillar after my father passed away. Now is 34 years old and working as Civil Engineer in Taiwan. We all are proud of him very much.

Besides my eldest brother, three of my siblings also overseas to Taiwan further their studied. My eldest sister and me who were studied in local university once stay in hometown and take care of the house after graduated. 

Jun 2012, my younger brother has graduated from National Formosa University, Taiwan. He plans to have career development at hometown.  All of us still have to work harder to change our future life.

 

By Joyce

 

 

 
--小喬2012年。足跡香妃--

 


文章標籤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珍惜每個到過的地方

 

珍惜每個到過的地方

想想我們在地球上能走過多少個地方。


出生的地方、求學的地方、旅遊的地方、工作的地方、移居的地方。
都在生命的抉擇點中,給了我們溫暖、震撼、感觸、回望、追憶……
每個角落都是刻畫著每個生命的年輪、記憶的壘砌而形成的地方。

有著當下生活的甘苦、酸甜。


出生的地方—故鄉,有祖輩的披荊斬棘、祖、父輩的容顏與記憶。
它是我們生命的起點,也是我們永恆的情感牽系。

求學、旅遊及工作的地方,是多元語言、文化、宗教的交匯點。
它讓我們在廣闊地球上漫遊、學習、磨礪及實現理想的基點。

如果移居的地方會是我們的終點,那也會是下一代人的起點。
我們就是這樣,不斷在地球的某個點轉移到另一個點。

不管是先進、發展中抑或落後土地。
每個生活的地方,都有著每個人的真情故事、生命細節的支撐。
它都在漸進賦予我們寬闊的人生觀。

珍惜每個到過的地方。




--抉擇--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