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彈與催淚彈之間:反思民主

 

進入后428時期,面書的朋友不再只是分享鏈接器資訊或按贊而已,他們也將本身參與集會的圖與文上載到個人的分享空間。易言之,他們已然從過去的“靜觀等待”進階至參與其中的主動提出訴求。這股力量顯示出公民的政治意志正在抬頭。

當中不少友人面書上長篇的表達了自己為何走上街的理由,深深感覺到周遭朋友不再疏離政治抑或是躲在一個小小的社群中相互取暖,關注民主政治的運作、關心公共事務、摸索及瞭解政治動態,甚至渴望透過自己的參與來掌握自己的命運。

友人今天在面書留言:“428距今有七天,沉重的心情,没随硝烟烟消云散。那张牙舞爪的化学水柱、那令人撕心裂肺的催泪弹依旧猖狂地脑海里喧嚣。原本对我国的民主与文明抱持着天真的乐观态度,一切,在看清真相后,消失殆尽……”

曾經在採訪線上,見到不少民眾在瞭解到自己的社會處境多麼惡劣時,但所表達心聲總換來敷衍式的口頭承諾,選擇走上街也許是最好的主動方式來表達人民的權利。而,一直來對國家民主抱持著質疑態度,自上街后的親身經歷,直至掌權者7天內所見所聞,官方的應對變化與709如出一撤,令人徹底失望......

我們看似有充分的選擇權,其實都只是在當權一方所設計好的選項里做選擇而已,從選區分配的嚴重失衡現象、幽靈票及郵寄軍票的操縱,至國家共有財的“分享”、公共工程的承包透明度、華小及泰米爾小學的不公處境等。長期來,讓我們不斷被所謂奉行民主制度的政府所愚弄。諷刺的是,我們只有在這樣有限的自由展現出票選“權力”的機會往往只是在選舉足音稍近時。

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的是,已經失去三分二多數議席的國陣,提起跨越種族框架的政治改革也喊出“一個馬來西亞”,提起經濟刺激方案就打出提振內需的發展牌,卻交由一個大馬發展機構搞發展。提及減輕人民負擔就推出了一個大馬商店的壟斷主義,談起醫藥福利就推出一個大馬流動診所,卻交由政黨非專業性的服務人民。論及提高民意之舉,即不顧逐年遞增的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實施大拋銀彈的民粹主義,等。走向因循苟且的政治。

在一黨獨大走向專制的政府中,縱使打出經濟自由市場的號召,推出“經濟轉型計劃”,你或許都知道從國企、私人大企業(朋黨)到國家極權之間都有一脈“互動”的發展關係,當政府告訴草根“他一定會幫你們時”,那又是何其可怕且敷衍的一句話。因為政府所通過經濟轉型計劃及財政預算制定經濟的遊戲規則,名義上將資金注入在各領域為民提供服務。然而,當預算遇到公共官僚及“大企業”時,發生的并不是積極的利民數字預算案,諸如巴生港口弊案及國家養牛公司弊案就是最好的例證之一。

如果提升國人經濟能力的經濟轉型方案仍傾向於即得利益者階層彼此間的交換,而不是廣大人民,那又該怎麼去詮釋這“民主”國家?這種聯手導致的貪淤腐敗,讓我們看到被挾持的“資本主義”是如何挪用公共經費來中飽私囊,然後再繼續利用種族課題來轉移視線,掩飾自己的罪行。

 近期來,公眾對稀土的環境議題及柔州政府亦在邊佳蘭發展石油與天然氣中心均具有強烈的政治意志,唯問題始在於這些當權者的政治意志最終不是決定人民的心聲,顯然還是傾向大企業所打出的發展及提供就業機會的要求。放眼今日,仍有很多民眾每天生活擠夾的生活中,因政府及企業圈佔的土地在“商業化”發展下,遭驅逐之後,被迫承擔這些大資本家的外部成本,短時間內淪為“無產階級”。

他們從此失去了基本的“定居權”,被迫成為寄居者,爲了基本住房奔波勞命,陷入貧窮。可惜,這類的抗議運動鮮少被掌權者關注,甚至沒有在主流媒體得到大幅度的報導,特別是當帶領者本身是貧民、被邊緣化的人、遭剝削的人。更甚的是,野蠻的黨魁,潛意識里仿佛只有宗教及族群課題是政治課題,針對類似多年未解的環境議題,自成將之比喻為是敵營在“政治化”的課題。

再看回428當天,人民走上街爭取更多自身權力時,聚焦的警力卻不斷發射水炮及催淚彈驅趕人群,掌權者繼續對警方所為振振有詞,更勿說去反思檢討群眾的集體行動。當大部份民眾還在認為這樣就是奉行民主制度的國家,我們就不可能解決權力不平等的問題,削弱官僚體制的霸道,抑制財富不公的集中現象……


-愤愤不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伊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